被圍觀的人形機器人:面臨同質化挑戰多久能走進家庭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 2024),與往年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人形機器人的參展數量激增。澎湃新聞記者在大會現場看到,每個機器人展區都人氣爆棚,圍觀和諮詢的觀眾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各國採購團、投資人、供應商及學者的身影。
在展館入口附近,還設有「十八金剛」人形機器人列陣,18台採用不同技術架構的人形機器人,透過控制實現動態協同,完成統一動作。其中,作為領隊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開源公版機「青龍」在本次大會上進行了首發首秀,來自達闥、復旦大學、傅利葉、宇樹科技、開普勒、清寶機器人、樂聚、松延動力、鈦虎、無錫巨蟹、星動紀元、智元、中電科機器人、卓益得等企業和單位的人形機器人也都名列其中。
在展區之外,記者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相關的主題論壇上發現,幾乎每場都一座難求,不少場次在臨時加座後也都站滿了聽眾。
7月5日,一位穿戴義肢的觀眾在人形機器人陣列前拍照。 澎湃新聞記者秦盛圖
看好未來但也要保持理性
在本屆大會上,特斯拉首次展出了第二代Optimus「擎天柱」人形機器人,讓特斯拉攤位吸足眼球。
也是因為馬斯克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引領潮流,加上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人形機器人產業在今年迎來爆發,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入局,今年甚至被不少人視作人形機器人元年。
科大訊飛機器人首席科學家季超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最大的優勢在於通用,在這種功能結構上可以完成和人類一樣的操作,但是過去一直沒有一個有效的大腦,因此在大模型和具身智慧技術不斷湧現後,讓大家看到了人形機器人具備高階大腦的認知和決策能力,「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能幹活了,所以這一兩年有那麼多人去做人形機器人,大家都覺得人形機器人在一些行業場景可以去應用了。
但和許多新興產業一樣,太過火爆也不一定是好事。
不只一位人形機器人從業者向記者表達了擔憂,他們認為現在的市場太過於火熱,有不少廠商基本上只是為了拿到資金,而非真正去做產業化落地。從設計、材料、硬體本體、技術核心自主化這些方向去考量,才能讓產業更有效率。
日前,搭載盤古大模型的「誇父」人形機器人亮相華為開發者大會引發關注,該機器人背後的樂聚機器人公司此次也參加了大會。
樂聚展台人員對記者表示,新入行的企業雖然宣稱已經進入市場,但在技術積累方面或仍存不足,目前國內真正能做出產品並商業化落地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屈指可數。他表示市場規律最終都會是大浪淘沙,能撐住的人才能存活下來。
此次展會雖然人形機器人展台眾多,但各家產品似乎都“大差不差”,不論是外觀,還是技術,同質化都較為明顯。對此,季超也向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目前整體的技術路線、方案確實都比較同質化,未來3-5年產業的重點將會是智慧化提升,包括大模型和具身智慧在具體場景任務下的組合閉環。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最終會有1-2種方案脫穎而出並形成標準,就像汽車、PC或手機行業一樣。」宇樹科技聯合創始人陳立認為,目前人形機器人還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未來競爭會相當殘酷。同時,他也表示,希望這個過程可以快些到來,因為這樣未來在落地各方面的節奏也可以加快。
樂聚機器人展位的工作人員正在講解「誇父」人形機器人。 澎湃新聞記者秦盛圖
走進家庭仍有較長距離,最終或將按斤出售
在一場具身智慧主題的論壇上,一名國外學者對記者表示,在老化較為嚴重的國家,餐廳等服務場景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龐大。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也都表示,目標場景將主要集中在工業特種行業等高風險高強度場景、商業場景以及養老育兒等護理場景。
馬斯克也預計,將來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工業主力,數量可望超越人類,預計達到100億-200億。
季超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一定會先從B端(企業端)切入,例如汽車製造、整車組裝、物流分揀等製造業場景中,重複繁瑣或是危險性較高,且不是特別複雜、精度要求不高的一些任務,然後慢慢地去積累數據、迭代算法,最終進行智能化提升並進入家庭,“真正實現進入家庭可能還有比較長的距離,應該需要5 -10年的時間。
陳立也同樣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會以比較快的速度先在B端應用,未來進入C端市場還需要相對較長遠的時間。他表示,未來3-5年更看好人形機器人在能源產業的運維檢修及巡檢場景中的應用,讓它們去完成強度高、環境差,不太適合人類去做而又需要適應人類環境和地形,同時也需要用到各種人類工具的工作。隨著具身智慧的泛化學習與訓練,工廠運作一類的工作將可以完全交給人形機器人,讓人類技術員去做更有意義、更高附加價值的工作。
特斯拉第二代「擎天柱」人形機器人前方圍滿觀眾。 澎湃新聞記者秦盛圖
一般消費者關注更多的,或許是什麼時候可以買到既便宜又好用的人形機器人。
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的售價普遍在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雖然宇樹科技5月發布的Unitree G1人形機器人打破底價,僅需9.9萬元,但這只是基本款的價格,同時也還要等到今年底才開始交貨。
據記者在現場了解,宇樹科技H1人形機器人售價約65萬元,「誇父」人形機器人售價為60萬-80萬元…達闥機器人此次大會推出的最新人形機器人XR4定價為39.9萬元,但價格僅限預售100台。
雖然企業正透過各種方式「搶」訂單,但不難看出,距離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距離,「降本增效」也是人形機器人公司繞不開的話題。
特斯拉表示,創造原型機相對容易,量產才是挑戰,要在製造上不斷創新,在確保品質和效率的同時大幅降低成本。特斯拉預計,明年開始限量生產人形機器人,將有超過1,000個Optimus在特斯拉工廠幫助人類完成生產任務。
樂聚機器人攤位人員也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尚還不能進行大規模量產,至於何時能夠真正走進C端,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無法預測。
對於未來的人形機器人,陳立給了更具體的預期。他表示,最終的人形機器人,甚至是所有機器人,應該按斤來售賣,就像豬肉一樣,「撇開研發成本,其實就是一堆材料,就是鐵、鋼、銅或一些塑膠件,源頭是各種礦,就是按斤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