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鯊魚攻擊事件次數居世界首位且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明年是電影《大白鯊》上映半個世紀的紀念日,這部電影無疑可以為我們誇大對鯊魚襲擊的恐懼以及將這些超大魚變成海洋頭號敵人承擔部分責任。然而,到2024 年為止,全球已發生28 起鯊魚攻擊事件,其中超過一半發生在美國水域。這是繼2023 年的69 起之後的另一個事件,高於五年平均值63 起。去年的死亡人數也大幅增加,有14 人死於鯊魚,其中10 人死於「無端」事件,幾乎是五年平均6 人的兩倍。
2024 年7 月4 日假日週末,鯊魚與海灘遊客發生了數起血腥衝突,再次讓這些備受詬病的海洋掠食者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種模式不是由於白鯊的攻擊性增加,而是由於每年有更多人進入海洋,以及更加重視報告咬傷和死亡事件,」佛羅裡達大學國際鯊魚攻擊檔案(IASF) 的聲明指出。
但生物學家最感興趣的互動是所謂的「無端咬傷」。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像它們聽起來的那樣——當鯊魚在水中咬傷某人時,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類挑釁了動物。
「我們是生物學家,我們想了解動物的自然行為,而不是非自然行為,」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鯊魚研究計畫主任加文·內勒(Gavin Naylor) 說道。
這些「攻擊」有多種形式,例如,渾濁的水中或強流中的鯊魚誤以為人類的動作是食物並咬人,然後迅速鬆開並遊走(「撞擊後逃走」),或者鯊魚用頭撞到游泳者或涉水者然後咬人(「撞擊後咬人」)。另一方面,被激怒的咬人通常發生在人類挑起接觸時,無論是試圖餵食鯊魚或在潛水時觸摸鯊魚,還是在從線或網中解開或移開鯊魚時。
雖然無端攻擊被認為是「試探性」咬人,但不幸的是,如果是大白鯊或虎鯊等大型物種發起的,那麼這次事故就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白鯊正在追捕海豹,而海豹知道這一點,那麼白鯊就沒有機會了,」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鯊魚研究計畫主任加文·內勒說。 “海豹非常敏捷,所以只有那些在水面上嬉戲打鬧、自顧自的海豹才會被抓住。這就是衝浪者的樣子。”
在世界上已知的548 種鯊魚中,只有13 種被證實咬傷人類10 次或更多。而前三名的鯊魚——大白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公牛鯊(Carcharhinus leucas) 和虎鯊(Galeocerdo cuvier)——佔了大多數事件。因此,雖然絕大多數鯊魚對我們幾乎沒有危險,但是什麼讓人類在水中變得越來越脆弱呢?
2022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雖然關於鯊魚咬傷事件增加的根本原因存在著許多爭論,但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和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人口增加,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人口增加,以及人們在衝浪和潛水等水上活動上花費的時間更多,似乎是關鍵因素。
據佛羅裡達鯊魚研究計劃的博士生喬·米格斯(Joe Miguez) 稱,這使其成為一場數字遊戲——更多人在鯊魚棲息地度過的時間將導致與鯊魚居民的更多接觸。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保育工作已經使許多鯊魚族群恢復(儘管35.9% 的物種仍然被認為瀕臨滅絕)。
科學家認為環境因素也在發揮作用。水溫變化、水質下降和氣候變遷可能會影響為什麼一些地區(如佛羅裡達州和紐約)周圍的水域可能成為鯊魚咬傷的熱點。
2022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儘管關於鯊魚咬傷事件增加的根本原因存在著許多爭論,但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口增加,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人口增加,以及人們在衝浪和潛水等水上活動上花費的時間增加,似乎是關鍵因素。
據佛羅裡達鯊魚研究計劃的博士生喬·米格斯(Joe Miguez) 稱,這使其成為一場數字遊戲——更多人在鯊魚棲息地度過的時間將導致與鯊魚棲息地居民的更多接觸。另一方面,保育工作已經使許多鯊魚族群恢復(儘管35.9% 的物種仍然被認為瀕臨滅絕)。
科學家認為也有環境因素在作用。水溫變化、水質降低和氣候變遷可能會影響為什麼佛羅裡達州和紐約等一些地區周圍的水域可能成為鯊魚咬傷的熱點。
澳洲科學家在2022 年的《自然》雜誌上指出:「鯊魚咬人事件數量少且零星,影響鯊魚咬人風險的因素複雜,這凸顯了了解其驅動因素以及可能導致鯊魚咬人的原因的挑戰。 」
此外,監測鯊魚族群和追蹤行為也非常困難;即使是新興的無人機技術也因環境條件而受到限制。
鯊魚研究人員敦促人們不要將鯊魚咬人視為常見的威脅,而應將其視為一系列可以減輕的風險因素。與朋友一起游泳,因為鯊魚更有可能接近單一目標,不要將閃亮的珠寶帶入海中,盡量避免在黃昏和黎明的常見狩獵時間游泳,並避開沙洲之間的區域或海灘急劇下降到深水區的地方。
據信,一條水下溝渠將深海魚運送到更靠近海岸的地方,是2023 年埃及紅海致命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
「在離海灘僅700 英尺(213 公尺)的地方,你就能見到遠洋白鰭鯊等遠洋魚類,而通常你需要走20 英里(32 公里)才能找到這種物種,」Naylor 說。 「這些遠洋動物習慣於生活在食物荒漠中,所以當它們遇到任何東西時,它們都會嘗試一下。紅海的地形使體型巨大的遠洋掠食性魚類與潛水度假的遊客形成鮮明對比。”
「埃及的這起咬人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一段影片顯示,虎鯊多次襲擊水中的人類,」米格斯說。 “儘管捕食事件極其罕見,但很明顯,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
科學家也提出了其他避免策略:不要穿高對比度或顏色鮮豔的衣服,盡量不要在一個地方過度濺水,因為鯊魚可以從幾英里外探測到這些低頻聲音,並可能被它們吸引,誤以為它們是潛在的遇險獵物。
然而,鯊魚無法從很遠的地方聞到一滴血的味道,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會被人類的血液吸引。它們的嗅覺其實與大多數魚類相當。 2007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它們可以檢測到100 億分之一水的氣味分子,但這大約相當於奧林匹克游泳池中的一滴血,而且它涉及更複雜的環境和生理機制。另一項研究發現,氣味檢測與時間的關係比注意力更重要,而進一步研究發現,鯊魚一旦被嗅覺吸引,就會更多地被水中潛在獵物的運動所引導,而不是嗅覺。
近一半的鯊魚咬傷事件針對的是衝浪者(42%),而衝浪者死亡的比例也較高。 6 月23 日,《加勒比海盜》演員、職業衝浪運動員塔馬約佩里在夏威夷瓦胡島的莫庫奧亞(山羊島)附近遭遇罕見的鯊魚襲擊後死亡,距離海岸約100 碼(90米)。
「如果你去偏遠地區,那裡的海灘安全措施不完善,那麼鯊魚襲擊致死的風險就會更高,」米格斯說。 「這是因為當襲擊發生時,如果海灘有安全措施,你可以更快地使用止血帶,挽救生命。所以,解決辦法不是不衝浪。而是在有良好海灘安全計劃的地區衝浪。”
另外值得記住的是,人類每年捕殺多達1 億條鯊魚,而備受爭議的捕殺計畫則導致其他海洋生物(包括海龜和海豚)被網子和鉤子纏住,造成受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