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了PFAS如何從母親體內轉移到新生兒體內
最近一項關於嬰兒接觸全氟辛烷磺酸的研究表明,這些化學物質更有可能穿過胎盤,而不是透過母乳哺育轉移,這說明有必要製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更好的嬰兒保護措施。
復旦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母嬰血清和母乳中的全氟辛烷磺酸含量較高,這表明胎盤轉移作用顯著,突顯出需要嚴格的法規,保護嬰兒免受接觸。
研究人員透過研究嬰兒接觸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關鍵機制和對健康的影響,檢視了這些化學物質是如何透過胎盤和母乳傳播的,從而取得了至關重要的科學突破。這項研究標誌著我們在理解環境污染物及其對最易受影響群體的影響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多氟烷基物質(PFAS)是一類廣泛用於消費品生產的化學品,具有疏水、疏油的特性和穩定性。然而,它們在環境中的持久性和在生物體內的生物累積性引發了人們對其潛在健康影響的擔憂。過去的研究表明,接觸全氟辛烷磺酸會導致各種不良後果,包括兒童發育問題。
各孕期(T1-T3)母體血清、臍帶血清或母乳中檢出率大於50%的PFAS 濃度(奈克/毫升)方框圖。方框的下緣和上緣分別代表第一和第三四分位數,方框內的線表示中位數水準。鬍鬚表示第5 個和第95 個百分位數。資料來源:生態環境與健康
2024 年5 月8 日,發表在《生態環境與健康》(Eco-Environment & Health)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以上海母嬰配對隊列為基礎,強調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在生命早期的含量、健康風險和轉運蛋白結合能力。這些合成化學物質存在於母體血清、臍帶血清和母乳中,對嬰兒的健康構成潛在風險。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的領導下,研究小組仔細分析了這些持久性化學物質的轉移機制和影響,為了解它們從懷孕到哺乳的普遍存在提供了重要依據。
研究採用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法,分析了1,076對母嬰中的16種全氟辛烷磺酸。研究顯示了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和6:2 Cl-PFESA的檢出率和中位濃度,其中PFOS在母體血清中最為常見。值得注意的是,全氟辛酸的胎盤轉移效率高於母乳哺育轉移效率,這表明這些化學物質更有可能穿過胎盤在胎兒體內累積。此外,研究也利用分子對接來模擬全氟辛烷磺酸與轉運蛋白的結合,這可能會影響其在體內的分佈和轉運。這些發現突顯,有必要加強對全氟辛烷磺酸的監管,並進一步研究其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
研究的主要作者Yaqi Xu 女士表示:「我們的發現對於制定保護嬰兒免受接觸PFAS 的潛在有害影響的策略至關重要。了解與這些化學物質相關的途徑和風險,可以為我們中最易受影響的人群制定更好的監管政策和保護措施。
這項研究意義深遠,尤其是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嬰兒安全。透過確定更有可能透過胎盤轉移到母乳中的特定PFAS 化合物,可以更有效地採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此外,研究結果也可能影響未來關於孕婦和哺乳期母親使用含全氟辛烷磺酸產品的指導方針。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