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的新發現改寫了宇宙歷史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新發現揭示,螺旋星系在早期宇宙中出現的頻率比以前認為的要高。這挑戰了先前關於星系形成時間的觀念,並表明星系的發展速度比假設的要快。
“密蘇里大學的科學家正在窺探過去,發現有關早期宇宙的新線索。由於光線在太空中傳播需要很長時間,他們現在能夠看到數十億年前星系的樣子。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螺旋星系在早期宇宙中比以前想像的更為常見。
「科學家以前認為,大多數螺旋星係都是在宇宙形成後的60億至70億年左右發展起來的,”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密蘇里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副教授郭一成(Yicheng Guo)說。 「然而,我們的研究表明,螺旋星系早在20億年後就已經普遍存在了。這意味著星系形成的速度比我們之前想像的更快”。
維姬-庫恩(Vicki Kuhn)是密蘇里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的研究生,她領導了這項研究。庫恩研究天文學的熱情始於高中時期。圖片來源:Sam O’Keefe / 密蘇里大學
這種洞察力有助於科學家們更了解螺旋星系(如地球的銀河系)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
“了解螺旋星系在宇宙中形成的時間一直是天文學中的一個熱門問題,因為這有助於我們了解宇宙的演化和歷史,”領導這項研究的密蘇里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研究生維基-庫恩( Vicki Kuhn)說。 “關於螺旋臂是如何形成的,有很多理論觀點,但不同類型的螺旋星系的形成機制可能會有所不同。這些新資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將星系的物理特性與理論相匹配–創建一個更全面的宇宙時間軸。
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研究的部分螺旋星系。資料來源:Vicki Kuhn
科學家利用美國太空總署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近拍攝的影像發現,在宇宙形成約20億年後,近30%的星系具有螺旋結構。這項發現為先前利用美國太空總署哈伯太空望遠鏡數據講述的宇宙起源故事提供了重要更新。
利用JWST 對遙遠星系的研究,為Guo、Kuhn 和其他科學家提供了一個透過確定每個線索的含義來解開宇宙謎題的機會。
“利用JWST等先進儀器,我們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詳細地研究更遙遠的星系,」郭說。 「星系的旋臂是天文學家用來對星系進行分類和了解星系如何隨時間形成的基本特徵。儘管我們對宇宙的過去仍有許多疑問,但分析這些數據有助於我們發現更多線索,加深我們對塑造宇宙本質的物理學的理解。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