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和烏克蘭戰爭中的無人機讓我們離殺手機器人更近了一步
在烏克蘭戰爭中,廉價的無人機佔據了醒目的位置,而最近人工智慧的進步正使這些武器越來越自主,因為操作中的人為因素正在減少。世界主要國家的政府和其他相關團體都對越界使用完全致命的自動化武器表示擔憂,但一些烏克蘭人認為這種爭議只是次要問題。
隨著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人們對完全自主武器最終出現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報導強調了烏克蘭戰場的需求如何威脅到人類的完全退出。
迄今為止,烏克蘭和俄羅斯使用的攻擊型無人機通常都是由人類遙控駕駛的–通常都戴著VR 頭盔–但許多烏克蘭公司已經開發出了僅使用人工智慧就能駕駛無人機、識別目標並追蹤目標的系統。這些偵測系統採用的基本原理與執法部門經常爭議的臉部辨識系統相同。有些系統透過深度學習或實戰錄影進行訓練。
《紐約時報》核實了來自烏克蘭的錄影,顯示這種自毀式無人機會自動尋找並攻擊俄羅斯坦克。此外,地基機槍可以自動識別目標、瞄準目標,並在預先設定的方向之間切換,以快速覆蓋廣泛的陣地。人類仍然必須做出選擇目標或扣動扳機的最終決定,但製造商表示,他們可以輕鬆地取消這一步驟。
也許唯一能阻止能獨立殺人的人工智慧到來的是對傷害平民和友軍誤傷風險的道德擔憂。儘管各國政府和人權組織擔心軍事人工智慧可能會失控,但烏克蘭軍方目前更關心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縮小與俄羅斯在人力和武器裝備上的差距,而俄羅斯也在開發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武器。
一名操作員可以使用人工智慧同時控制多架無人機。此外,自動化系統還能擴大其操作範圍,並在敵方幹擾飛行員遠端連線時接手操作。
美國、中國、英國、以色列和其他國家也在增強自主軍事能力。美國已成功測試了可自行駕駛的海陸空飛行器。在中東,美國和以色列利用人工智慧尋找目標並確定優先順序。
然而,烏克蘭的人工智慧戰爭表明,這種技術可以快速開發,而且成本相對較低。一些公司正在使用現成的零件和程式碼製造人工智慧無人機,並可立即送往前線進行實戰測試。這種速度吸引了尋求取得戰場數據的海外公司。
除了對人工智慧軍備競賽的擔憂,烏克蘭戰爭也證明,自動化武器系統不會只限於世界上最大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