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萬塊的桌上型電腦結果放了一個筆記型電腦的處理器?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除了每天給大家寫公眾號之外,偶爾還在B 站上面給大家做點兒視頻。做影片嘛,大家都懂,得用好一點兒的電腦去剪片子,配置差一些的容易卡——所以我們後期組的兄弟每隔半年一年就會給差評君提一個電腦更新換代的申請單。但今年他們申請換電腦之後,買來的電腦出問題了!
當他們找到我讓我過去看看的時候,我還在想:
桌上型機嘛,能有什麼問題?
你們買的不還是台拯救者品牌機嗎,出了問題找售後嗆……多點兒事!
結果我把機殼蓋子打開一看:
啊? ? ?
這問題,售後真是解決不了…
第一眼,我覺得這個散熱器長得有點怪——品牌機嘛,訂製點兒長相奇怪的散熱器也合理。
但是當我第二眼看到記憶體的時候──不是,哥們兒…
筆記本的內存條怎麼跑桌上型電腦去了? !
好在,編輯部裡還是專門有人一直在關注台式機的,很快他就跟我說,這個是聯想今年刃7000K 整的一個活,把筆記本處理器給用在了台式機裡面…
是的,真的就是字面意思——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處理器。
上面這個模式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我用下面這張圖跟大家解釋一下,你們一定就懂了。
u1s1 ,翻開這台電腦在電商的詳情頁面,假如你是個鑽研數碼的老司機的話,那麼當看到“ 14900HX ” ,以及“ 超桌面性能” 的時候,應該就能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了。
可惜我們後期組小夥伴對產業的敏感度還不夠高,這麼重要的訊息,居然都被漏過去了。
於是,本著 「 買都買了 」 的精神,這台電腦就落到我手上了…
相信大家也會很好奇,這台 「 筆記型桌上型電腦 」 跟真正的桌上型電腦相比,都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由於我們趕時間把這玩意兒退貨換個真正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主機,所以這期評測會有點水,大夥還多擔待。
先來看看外觀,這部分反而沒啥好說的,就是一個普通的拯救者機箱,上面有聯想和拯救者的LOGO ,還有一個英特爾的標識。
頂部也是最常見不過的電源鍵、耳機插口和USB 接口。
機殼背部我也不多囉嗦了,一大坨USB 介面、 HDMI 和DP 介面等等。
背面的接口也跟以往的品牌機差不多。
話說,我感覺今年桌上型電腦的主機板介面縮水有點嚴重—— 放在往年,幾百塊錢的主機板也能搭配個2.5Gbps 速率的有線網口,也會給上雷電3 、 USB4 的USB-C接口,音訊部分也會預留同軸和光纖SPDIF 的數位傳輸介面。
但今年我翻了一圈,基本上得在2000 塊往上的主機板上,才能看到這些配置了…
某 2299 元主機板的介面介紹圖
說回正題~ 要是你買的是這種組裝好的桌上型機,直接把顯示器和鍵鼠啥的往後面一插,直接開機就完事兒了,所以成品台式機對於小白和懶人來說還是很友善的。
目前為止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只要拆開機箱,你們就會看到文章開頭出現的畫面了。
這個造型其實不難理解,聯想這次直接把CPU 風扇給裝在機殼上了,一個是減輕主機板負擔,一個是能讓熱風直接排到機殼外面,提高散熱效率。
該說不說,這幾根 “ 金燦燦 ” 的熱管,乍看之下還是挺帶勁的。
反正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樣的設計,到時候機殼蓋子一蓋,裡面啥樣你也看不見,散熱效率高就行唄,外觀設計嘛,就簡單粗暴一點咯。
顯示卡也沒啥好說的了,聯想給這個筆記本主機板改造了一下,增加了實體的PCIe 擴充槽,所以能安裝桌上型電腦版本的RTX 4060 Ti 顯示卡。
因為是OEM 版本的顯示卡,所以外觀要比大夥自己裝機時買的各種牌子的顯示卡簡潔不少。
拆下來拍張顯示卡正面照,來給大家端詳一波。
機殼附贈的風扇也是RGB 的,光污染愛好者狂喜,這部分也不多聊了。
所以雖然我開頭調侃這玩意是 “ 筆記本桌上型電腦 ” ,但是這麼描述肯定不嚴謹。
很簡單一個事,假如放在筆記本裡,這顆處理器的設計的峰值功耗是130W ,但在這個 “ 台式機 ” 裡,聯想把它給提高到了190W …
外加上提供了可以直接插桌上型電腦顯示卡的PCIe 插槽,相當於把筆電處理器超頻成桌上型電腦用了。
所以這樣的效果如何呢?
我們跑了一下知名跑分軟體Cinebench R23 ,結果單核心2218 ,多核心33274 。
確實比它原本在筆記本上 3.1 萬分的成績高了一些,但是對比台式機還是有差距——
因為真正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14900K 的單核心是2194 ,多核心41391 。
而CPU-Z 的測試結果也差不多,單核心931 多核心14759 ,都比筆記本上的分數高一點,單核心比桌面端低一點,而多核心分數低了差不多15% 。
10 分鐘烤機我們也試了一下, CPU 封裝功率182W ,確實接近官方說的190W 。
當然,但還是沒辦法跟桌面端200-300 W 的效能釋放去比。
我們最後還趁退貨前跑了一下《 都市:天際線 》,在相同的高強度地圖情況下, i9-14900HX 只能跑到36.9 幀,而i9-14900K 確實會高一點,在41 幀出頭。
幾個基本項目測下來,這台刃7000K 裡面的i9-14900HX 的表現,差不多可以總結成:比筆記型電腦的性能釋放確實要好一點,但是多核性能跟真正的桌面端i9-14900K 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CPU 部分說完了,這個顯示卡咱就不測了, 4060Ti 這玩意兒現在確實沒啥好講的,差友們感興趣直接網上搜測評,一抓一大把。
最後,這台奇妙電腦能聊的也就差不多了,那麼用上了行動端處理器的桌上型電腦,價格會便宜一點嗎?
嗯……貌似沒有。
東尼手上這個i9-14900HX 搭配RTX 4060Ti 的配置,在官網售價是1,0499 元。
而滿血的桌面端i7-14700K 搭配同樣的顯示卡,價格只貴了200 塊…
這時候問題來了,好好的桌上型電腦,為啥非要用行動端處理器?真就為了清庫存嗎?
嗯……如果是以前的桌上型電腦行動端處理器,那麼確實很像清庫存,但是這次可能確實有一個理由,讓聯想不得不這麼做……
前段時間我們同事反映自己的電腦在玩遊戲和工作的時候,軟體經常崩潰,甚至會藍屏。
東尼遇到這事兒一定要幫忙,結果查了半天,發現居然是英特爾自己的鍋子…
簡單來講,就是英特爾一開始過於自信,結果主機板廠商也跟著膨脹了起來,幾乎沒怎麼給新一代i9 處理器的超頻做限制。
但等正式銷售之後才發現,不少i9 的晶片體質並沒有設想的那麼好,運行時間一長, CPU 頂不住就乾燒了…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手動降頻或是等主機板廠商更新收緊了超頻策略的BIOS 韌體…
這個事前一陣在裝置圈裡還鬧了一點兒風波,被大家稱為 “ i9 縮缸事件 ” 。
目前大部分主機板廠商都已經推送了 “ 縮缸BIOS” 更新, i9 集體藍屏的問題基本上也解決了,事情已經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在聯想推出這台 “ 筆記本桌上型電腦 ” 的五月份,整件事還沒有徹底調查清楚。
所以我估計兩個月前的聯想產品經理是這麼想的——
“ 桌面端的i9 貌似有坑,但我新品又不能不上…… ”
“ 反正筆記本處理器這兩年也挺牛批了,不如第一批貨就先拿筆記本處理器頂一下吧! ”
有點離譜,但是吧……也合理。
如果你讓我選的話,反正我會選那個用了i7 桌面端處理器的版本,至少在Cinebench R23 上面,他們的分數是比較接近的,而且現在應該是也不會藍屏死機了。
但落實到實際日常使用環節,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是一個臭打遊戲的,除非你對參數和遊戲畫面細節特別敏感,那麼無論是桌面端的14 代i7 還是移動端的14 代i9 ,都完全能夠滿足你的需求了。
真正成為你遊戲體驗瓶頸的,其實是顯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