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華為,賽力斯還能在市值巔峰站多久?
誰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造車新勢力企業?這個問題的答案曾經多次更迭,賽力斯(601127.SH)最近正在衝擊第一。 6月18日,賽力斯第一次登頂,當天收盤的市值達到1515.07億元,超過理想汽車1510億港元(約1375億元)。
從重慶小縣城起家的賽力斯,和華為深度綁定後,如今成為市值靠前的造車新勢力,但故事才剛開始,變數仍多。
接下來一周,賽力斯都維持住了第一名的位置,並且與第二名的市值差距持續擴大。但由於股價波動,6月25日開始,賽力斯的市值略有回落,當日股價收於85.71元,新勢力市值第一股的名號回到了理想。
不論是否是第一,不可否認的是,賽力斯已經進入造車新勢力的市值第一梯隊。
1986年,當張興海在重慶縣城開起一家零件工廠時,可能沒有想到,38年後,它能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黑馬脫穎而出。
賽力斯的發家史一波三折,從鳳凰電器彈簧廠賣摩托車零件,轉向進軍汽車產業。在2016年破釜沉舟押注新能源賽道,又在最恰當的時間先後遇見東風集團和華為兩家巨頭,與之合作,吃到了新能源汽車的時代紅利。
2021年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推出的問界AITO問世,陸續推出問界M5、M7、M9三款SUV車型,早期銷量有過波折,但近半年持續走高,2024年5月的單月交付達到創紀錄的32226輛。
銷量帶動下,賽力斯在2024年第一季也首次轉虧為盈,實現歸母淨利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45億元,市值同步飆升。
除了問界,賽力斯也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像是藍電和瑞馳。但在賽力斯的汽車銷售中,超過90%都由問界貢獻。
問題隨之而來:如果離開了華為,賽力斯還會是市值第一的新勢力嗎?
01
市值飆升,靠銷量也靠華為
賽力斯市值飆升,直接得益於問界銷售提升。
從2023年第四季起,問界銷售量開始迅速增加。 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問界銷量從6,708輛升至3,2226輛,成長380.4%。
銷售提升與問界車款推出緊密有關。 2023年9月起,問界新M7、新M7後驅智駕版、新M7 Ultra、新M5和M9接連上市,配置和智駕能力也不斷提升。以M9為例,搭載華為高階智駕、途靈底盤、玄武車身、寧德時代4C麒麟電池等。
尤其在2024年5月,問界系列銷量破新高,M5、M7、M9銷量表現亮眼,分別為5583輛、10181輛和16462輛。除了M9於2024年2月開始交付,2024年4月和5月問界分別發布了新M5和新M7後驅智駕版。
由於問界最初透過華為門市展出,加之華為又提供問界智駕主要賣點,大多消費者將問界和華為綁定在一起,但實際上,問界汽車由華為和賽力斯雙方合作推出。
從分工來看,賽力斯負責整車產品的研發、智造、交付服務等整個生命週期用車體驗,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整車開發和通路銷售;華為高度賦能,與賽力斯進行聯合品質控制和聯合行銷。
賽力斯產品結構中,問界佔大頭。根據賽力斯2024年5月產銷快報顯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130輛,其中賽力斯汽車(問界)有32202輛,佔94.3%。
除了問界,賽力斯本身還有四個真正屬於智慧電動車的品牌,包括在國內銷售的藍電和瑞馳,以及國外銷售的SERES和DFSK,但都還未打出自己的影響力。
以藍電為例,2024年5月藍電品牌銷售僅1,705輛,在過去一年內,藍電月銷量最高不超過5,500輛。
當問界銷量起飛時,賽力斯的市值也乘著華為「遙遙領先」的東風登頂。
銷售直接帶動營收及淨利成長,這反映在業績上,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358.42億元,年增5.09%,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24.50億元。
近四年的淨利虧損後,賽力斯在2024年第一季首次迎來獲利,營業收入265.61億元,年增421.76%,歸母淨利達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45億元。
賽力斯方面向《財經》透露,第一季公司單車毛利率也不斷提升,已經超過理想20.6%,達到21.5%。
至於股價,已經從2020年10月的9元左右,最高漲到了今年3月的106元。
02
和巨頭合作,賽力斯不是第一次
和大佬合作,賽力斯不是第一次,過去是東風小康,如今是問界。
賽力斯最初是一家小型零件廠,1986年,張興海在重慶沙坪壩區巴縣成立了鳳凰電器彈簧廠,主營摩托車及避震器,資產不足30萬元。
從摩托車及零件正式轉向汽車是2003年。發展壯大的彈簧廠更名為渝安集團,正遇上東風集團重新選擇合作夥伴,於是雙方合資成立“東風渝安車輛有限公司”,主營微型客貨兩用車,是當時央企和民企融合的典型案例。
後來渝安集團更名為重慶小康,合資車變成了東風小康,主要生產微型客貨兩用車。 2005年第一輛東風小康上市,到2009年,東風小康年產銷已達20萬輛,成為中國微車產業前三強,市佔率超過10%。
2016年,小康股份成功登陸上交所,股票代號601127。同一年,小康開始全面轉型新能源,開啟它的第三次創業,並且選擇留洋鍍金,在美國矽谷成立新能源汽車事業部做研發。 《財經》了解到,在美國期間,賽力斯團隊買下美國悍馬工廠,挖了不少特斯拉的技術人員共同開發核心三電技術。
但除了依附東風打造的東風小康、東風風光等車型為人所知,小康股份本身仍是「小透明」。 2017年至2020年,小康股營業收入持續下滑,淨利也從11.01億元迅速跌至-22.34億元。
承壓的小康股份創辦人張興海急尋脫困方式,餘承東來了。
此時的華為,正遭受包括美國在內多個國家的晶片製裁,手機銷量也不斷下滑,轉型車難有廠商願意合作。車企們害怕既失去了主導權,又被扣上「出賣靈魂」的帽子。
賽力斯雖然早已佈置新能源領域,但一直默默無聞,加之小康股份營收持續下滑,2017年至2020年淨利從11.01億元迅速跌至-22.34億元。選擇與華為合作是想為自身新能源轉型按下加速鍵,也是一條曾經走過並且成功的路。
2021年4月,在重慶市政府的見證下,小康和華為簽署了有關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計畫的合作協議。
2022年,問界M5、問界M7、M5純電版三款新能源汽車先後上市並交付,這一年,AITO問界系列全年銷量超過7.5萬輛,成為國內增長最快的新能源品牌之一。
這只是開始。 2023年全年,問界銷量10.4萬輛。也是在這一年,小康將上市名稱“小康股份”簡稱變為“賽力斯”,股票代碼不變,公司名稱也相應改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03
是華為代工廠嗎?
和華為合作以來,賽力斯不斷被質疑成為華為的「代工廠」。對此,餘承東否認稱:“實際上雙方是聯合研發。”
賽力斯也在多種場合強調,自己不是代工廠,也不做代工廠,每賣出一輛車,收入歸賽力斯所有,華為提取相應的服務費。
賽力斯在過去和華為合作的幾年時間內,研發投入不斷增加,2021年至2023年,從19.49億元提升至44.38億元。
44億元的研發投入,相較於其他新勢力來說並不算多。 2023年,蔚來研發投入134.31億元,理想投入105.86億元,小鵬52.77億元。
賽力斯研發了什麼?成果主要體現在“一台三廠”,一個業界唯一能相容於三種動力形式的魔術方塊平台,和三座生產問界三款車型的智慧工廠。
根據賽力斯官方介紹,魔術方塊平台是業界唯一能夠相容三種動力形式的平台,包括超增、純電、超混——作為對比,現有理想汽車LEEA架構支援超增、純電,吉利和沃爾沃SEA浩瀚平台僅支援純電。在車型相容性方面,魔術方塊平台支援從B級到D級的車型,涵蓋轎車、SUV和MPV多個類別。
賽力斯擁有的三座智慧工廠均位於重慶,分別是生產問界M5的兩江工廠、生產M7的鳳凰工廠以及生產M9的兩江新工廠。其中,超級工廠擁有鎖模力9000T的一體化壓鑄技術,可以將高度整合零件,減少焊接點,提高車輛的剛度、強度和安全性等。
目前來看,賽力斯自研技術集中在平台和工廠生產方面。《財經》了解到,問界銷售登頂後,賽力斯還希望打出自己的科技和豪華牌。
研發費用持續上升的同時,銷售費用也增加。 2021年至2023年,賽力斯的銷售費用從12.8億元迅速增加至54.65億元,費率已經高達15.25%。
對於佔比較高的銷售費率,賽力斯曾在財報中進行說明,2022年中報:“主要係高端新能源汽車廣宣費用、銷售服務費等增加所致”,2022年報:“通過與合作夥伴的深度策略合作,公司以業界水準的銷售費用率,獲得極為優質的線上線下管道、廣宣等全面銷售資源」。
賽力斯試圖在這場合作中乘風而起,現在市值和毛利率都達到目的,接下來是如何維持的問題。一方面是要向海外佈局,另一方面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2023年報中,賽力斯對銷售費用變動的說明增加了「海外市場推廣投入」一項。在投資人互動平台中,賽力斯稱問界已進入歐洲、中東、美洲、非洲全球多個國家,完成海外市場初期佈局;公司累計出口汽車超50萬輛。
2023年3月,賽力斯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藍電,首款車型藍電E5搭載比亞迪弗迪動力系統和HUAWEI Hicar3.0,售價為9.98萬元至11.98萬元。
不過,藍電目前的銷售仍難以與問界相提並論,2024年5月藍電品牌銷售僅1,705輛,在過去一年內,藍電月銷量最高不超過5,500輛。
如果離開了華為,賽力斯還會是市值第一的新勢力嗎?
外界總是這麼懷疑,賽力斯自己一定也會焦慮。但問題的關鍵是,一切沒有如果──賽力斯已經和華為深度綁定和融合,在肉眼可見的未來,這個綁定只會繼續加深。
因此,相較於反覆追問懷疑,做好眼下的交付、做好接下來的每一輛車,是賽力斯現階段唯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