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波音太空船狀況良好可以在太空停留超過45天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波音公司的「星際線」太空船在其首次載人任務中表現良好,很可能會在軌道上停留超過最初設想的45天。 「星際線」飛船於6月5日發射,並已在國際太空站(ISS)上進行了時間不定的任務延長。
該飛船狀況良好,如遇緊急情況可離開太空站。然而,NASA與波音正試圖搞清楚,為何「星際線」的反應控制系統(RCS)推進器在6月6日與太空站對接前遇到問題,以及為何太空船內發生多處氦氣洩漏。因此,隨著測試和分析的持續,「星際線」將至少停留在太空中到夏末。例如,一輪新的推進器地面測試很快就會啟動,可能早在7月2日。
儘管6月15日在軌道上的測試未找到問題根源,但NASA官員在上週五(6月28日)強調已取得進展:氦氣洩漏已穩定,除一台外,其餘出錯的推進器均可用於返回地球。 (「星際線」RCS共有28個推進器,其中5個出現問題,這5個中將有一個在解離時停用。)
由於RCS位於推進艙,而推進艙將在進入、下降及著陸前被拋棄,額外的在軌時間將讓團隊有充分時間了解如何處理接下來的問題。這對於未來「星際線」執行六個月長期國際太空站任務至關重要,可能需要對推進艙設計進行更改,以適應最早於2025年開始的任務。但為了留給地面團隊足夠的測試時間,NASA指出「星際線」需要在國際太空站停留超過45天,這是這項任務的最初時間上限。好消息是,這艘飛船看起來狀況良好,可能停留時間將是原計劃的兩倍甚至更長。
NASA商業載人專案經理史蒂夫·施蒂奇(Steve Stich)在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之前討論過45天的限制,主要是因為星際線乘員艙的電池,現在我們正在更新這一限制。
「我們一直在監控這些電池在軌道上的表現,它們由太空站充電,目前風險並未改變。因此,接下來45天的風險與最初的45天基本上相同。」他說。
施蒂奇指出,一旦開始執行正式任務,「星際線」就有能力在軌道上停留長達210天。但由於這僅是「星際線」的第三次太空任務,且首次搭載太空人,NASA先前對電池在軌道上的性能尚無把握。
當被問及這次任務可能持續多久時,施蒂奇表示:「我們還沒有決定要將它延長多久。」他解釋說,「星際線」配備了12塊不同的電池。在此次飛行前,類似的電池在地面存放了一年,並經過了測試,確認無缺陷,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他補充道,“我們現在真正在做的是研究電池在飛行中的性能。我們沒有發現電池任何部件有衰減的跡象。”
這次「星際線」飛船執行的是載人飛行測試(CFT)任務,原計劃持續約10天。任務中包括兩位NASA太空人:布奇·威爾默(Butch Wilmore)和蘇尼·威廉斯(Suni Williams),兩人均為前美國海軍試飛員,具有數十年參與此類任務的經驗。
在太空船發射前的5月1日,威爾默表示,在海軍的經驗為他們提供的技能與CFT任務高度相關,例如測試系統如何協同工作。 「這正是我們在這裡的真正原因,」他回憶起兩人數千小時的飛行經驗。隨後,他補充說他們的經驗在“星際線”飛船工作的過程中“非常寶貴”。
CFT任務旨在檢驗太空中的不可預見情況,其時間安排具有一定彈性。額外的地面測試將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試驗場進行,以嘗試模擬RCS推進器在飛行中特別是在對接時的使用情況。 (NASA在6月6日取消了第一次對接嘗試,但幾小時後批准了第二次嘗試。)
同時,威廉斯和威爾默正在協助國際太空站上的其他太空人完成任務,同時等待白沙試驗的結果,該試驗至少需要兩週時間。最近的NASA部落格文章詳細描述了CFT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上的維護工作:先是幾天時間進行軌道管道修復,最近則在永久功能艙中整理物品。
此外,威廉斯和威爾默還在7月1日(週一)在日本實驗艙進行了工作,NASA的官方聲明中寫道:「他們拆卸了一個空的NanoRacks立方衛星發射器,為即將進行的任務做準備。
「星際線」飛船的前兩次太空任務均為無人駕駛。第一次任務在2019年12月進行,由於電腦故障導致未能到達國際太空站,太空船被困在了錯誤的軌道上。第二次任務在2022年5月進行,波音公司進行了數十次修復後,太空船安全抵達國際太空站,儘管推進器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是NASA和波音公司在本次CFT任務返回地球過程中採取謹慎態度的原因之一,他們希望了解太空船推進器在2022年和2024年為何出現故障。
波音是國際太空站載人任務的兩大供應商之一,另一家是SpaceX。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其使用的是基於SpaceX貨運龍飛船的載人龍飛船。載人龍飛船進入軌道的速度更快:2019年完成了一次無人飛行任務,隨後在2020年進行了一次載人飛行測試。從那以後,載人龍飛船已經向國際太空站送去了11個太空人小組,其中大部分為NASA執行為期六個月的輪調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