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網路泡沫破滅正困擾著AI驅動的美國股市
目前的AI熱潮,以及頗具彈性的經濟和強勁的獲利,提振了標普500指數,並於今年創下了新高。同時,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自2022年底以來上漲超過70%。 AI引發的美國股市上漲,不禁讓人們與二十年前的網路泡沫進行對比,並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對AI的樂觀情緒是否已經導致股價過高。
雖然各種指標顯示,股票估值和投資者的熱情尚未達到世紀之交時的峰值,但相似之處也很容易被發現。包括AI晶片製造商英偉達在內的一小群大型科技股(當前市場的代表),讓人回想起20世紀90年代末的「四騎士」:思科、戴爾、微軟和英特爾。
英偉達股價在最近五年內上漲了近4,300%,這種令人眼花撩亂的漲勢喚起了人們對網路設備製造商思科的回憶。根據金融服務公司BTIG的數據,思科的股價在2000年達到高峰之前的五年飆升約4,500%。
同時,這些公司的估值也在成長,儘管許多科技巨頭的財務狀況似乎比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網路巨頭好得多。而其他方面的指標,如投資人看漲,尚未達到世紀之交的泡沫高峰。
但令人擔憂的是,AI驅動的這波熱潮可能以與網路繁榮時期相同的方式結束,即史詩般的崩盤。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幾乎翻了兩番後,那斯達克指數最終在2002年10月暴跌近80%(與2000年3月相比)。幾乎同期,標普500指數翻了一番,最終下跌近50%。
雖然亞馬遜等幾隻網路股票倖存下來,並最終蓬勃發展,但其他股票從未卻恢復過來。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WFII)高級全球市場策略師Sameer Samana表示:「沒有人確切知道這次的AI熱潮會出現什麼結果。」同樣,最終的長期贏家也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LSEG Datastream的數據,與網路熱潮相呼應的是,資訊科技(IT)產業已佔據標普500指數總市值的32%,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大比例,當時的該比例近35%。而且,微軟、蘋果和英偉達這三家公司就佔了20%以上。
但Datastream的數據顯示,現在科技股的估值比網路泡沫高峰時要溫和,預期本益比為31倍,而2000年的比例高達48倍。
另外,英偉達和思科的估值差異也很明顯,思科是支持網路基礎架構的主要產品供應商,股價尚未重新調整網路繁榮時期的高峰。
Datastream的數據顯示,雖然這兩檔股票都大幅飆升,但英偉達的預期本益比為40倍,而思科2000年3月的預期本益比高達131倍。
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也指出,目前的漲勢更多是由穩健的獲利前景而不是不斷增長的估值所推動的,這表明這次基本面更多地是驅動因素。
Capital Economics的一項分析顯示,自2023年初以來,科技、通訊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目前的市場領導者)行業的每股預期收益增長速度要快於市場其他行業。相較之下,19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這些產業的預期收益成長速度與市場其他產業相似,但其估值飆升速度要快於其他股票。
更廣泛地講,標普500指數21倍的本益比雖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但低於1999年和2000年的約25倍的水平。
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稱:“我們的基本預期是,在整個市場的估值達到2000年的水平之前,這一次的科技泡沫不會破裂。”
一項調查顯示,目前的看漲情緒為44.5%,高於37.5%的歷史平均水平,但低於2000年1月時的75%。這種看漲情緒通常被視為泡沫破滅前令人擔憂的高水準。
雖然AI泡沫尚未成為定局,但許多投資者擔心,如果美國經濟成長保持強勁且科技股繼續走高,未來幾個月的指標可能會變得更加令人緊張。
金融經紀公司Jones 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ke O’Rourke表示:「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當泡沫出現時,通常它的根源是出現一些真正的、積極的、根本性的發展,並導致了人們為事物付出任何代價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