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酷睿”Arrow-S”可能重新排列環形總線上的P核和E核
英特爾前三代採用混合CPU 核心的客戶機處理器,即”Alder Lake”、”Raptor Lake”和”Meteor Lake”,採用環形匯流排排列,共享L3 快取。通常情況下,較大的P 核心位於晶片的一個區域,而E 核心集群則位於另一個區域。
從雙向環形匯流排的角度來看,環形止點的排列順序為:一半P 核心、一半E 核心群集、iGPU、另一半E 核心、另一半P 核心和Uncore,如下圖”Raptor Lake”晶片透視圖所示,英特爾計劃在”Arrow Lake-S”中重新安排P 核心和E 核心集群。
在”Arrow Lake”中,英特爾計劃將E 核集群分散在P 核之間。這樣,一個P 核心之後是一個E 核心集群,然後是兩個P 核心,然後是另一個E 核心集群,然後是一個單獨的P 核心,然後重複這個模式。
Kepler_L2 展示了英特爾採用這種排列方式後”Raptor Lake”會是什麼樣子。將E 核集群分散到P 核有兩個可能的好處。其一,P 核心環形停止和E 核心集群環形停止之間的平均延遲會縮短;其二,也會有一定的散熱優勢,尤其是在遊戲時,因為它可以減少熱量集中在晶片的某個區域。
每個P 核心與E 核心集群之間的距離不會超過一個環止點,這將有利於線程在兩種核心類型之間的遷移。線程總監更傾向於使用E 核,當工作負載超過E 核時,就會將其分級到P 核。在新的安排下,E 核向P 核遷移的延遲應該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