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腰斬式降價「BMW5折賣車」喜提熱搜第一
寶馬火了,因為價格崩了:主動開啟了五折腰斬式的促銷,全網熱搜第一。現款5系,直降8-9萬,入門款37萬就能拿下。 7系更誇張,全系降價幅度20萬。大家最津津樂道的,是原價35.39萬元的純電寶馬i3,現在竟然只需要17.5萬!
廣大熱心網友不禁為雷軍擔心:
小米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居然是寶馬。
全網熱搜第一的降價,什麼力度
這也挺神奇的,別人上熱搜靠買,靠曝光,寶馬則是透過自己把自己「打骨折」的方式上了熱搜。
最早開始於一張網圖:
基本寶馬在國內銷售的所有車型,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都瘋狂降價,幅度在20%-50%之間,而且是越入門降得越狠。
油車新能源都不例外,新能源降得比油車更狠。例如i3,去年就因為自降身價火過一次,當時賣到21萬多,緊接著引發了豪華品牌新能源的接連降價。
於是當時第一次出現了「不努力只能買BBA」的段子。
現在來看此言非虛,BBA們過去在國內的利潤空間或品牌溢價,其實高得不可思議,水份擠掉一把,還有的是。
因為這張流傳的圖中寶馬腰斬式降價的訊息,基本上都是真的。
以i3來說,去年降13w賣21w的i3大家就驚呼太值。現在,智慧車參考打了幾家經銷商的電話諮詢,官方建議零售價35.9w的i3,現在折扣後18.5w左右。
而且有的4S店還表示18.5w也很靈活,來店還有的談。
至於網上發言的17.5萬,銷售表示這可能是某些4S店的營銷手段,通常需要在店辦理金融購車才能享受。
其他車系,包括BMW中高階車型的降價幅度,也基本和表中的情況類似。
現在直接查詢某位某帝的BMW對應車款頁面,能夠直接看到經銷商的優惠報價,而且都是現款車型:
總結一下,現在買寶馬,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18萬的i3、27萬的iX3、24萬的3系、37萬的5系…
不過也要提醒各位,這種非直營的經銷商模式,越低到離譜的車價,可能4S店套路越多,比如店內全險,強制消費選裝包等等…
但話說回來,就算是算上七七八八的額外成本,18萬的i3還是香,無論是那個藍天白雲的BMW標,還是i3本身的行駛質感和操控水平。
這樣的降價幅度,以前合資車不是沒有過,但一線豪華品牌合資,是第一次,絕對是車圈、網路的現象級話題。
無論買不買車的用戶,多了更多金句玩梗。
有人感謝國產車:
有人替小米擔心:
還有人認為BMW的那個標,已經不值錢了,或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就只剩下這個標還值點錢:
除了BMW,還有誰跳水?
昔日一線豪華品牌BMW自降身價,甚至有些車款開始以5折銷售,對整個傳統合資陣營無疑是一記重拳。
這個就更有意思了,從BMW角度來看就是:
中國品牌捶我我無力還手,但我轉身就去錘二線豪華。
例如這兩天,一家位於哈爾濱的凱迪拉克經銷商搞了這麼一出:
「買一輛送一輛」-消費者若以指導價貸款購置一輛XT5或XT6,可免費送一輛最低配的CT4。
真事。上海證券報求證了這一消息,對面的銷售回答: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負責賣車,老闆說降就降。”
這應該是面對寶馬腰斬式降價最早做出反應的合資車了。
包括賓士奧迪雷克薩斯等等在內的豪華品牌,目前優惠幅度還沒調整。不過可以預料,BMW這波降價,引起的風波馬上會愈演愈烈。
再來看看是誰把昔日豪華車門檻打了下來,還一不小心打成了白菜價。
前幾天,寶馬集團公佈了2024年第一季財務業績。數據顯示,BMW集團全球交車量上漲1.1%,但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含BMW和MINI品牌)為18,7452輛,較去年同期下滑3.8%。
主要原因是今年一季度,BMW銷售主力的5系啞火了,月銷跌到4000多。
2月新五系上市,也沒能扭轉頹勢。
原因也顯而易見的,50萬以上的豪華車陣營,出現了一個最強挑戰者,華為的問界M9:
這是奪走BBA高階車型銷售的最大的一個因素。
以及一直在衝擊BBA陣營的理想,表現依然穩定,2024年第一季交付了80,000輛左右。
把這兩家自主品牌第一季銷售平攤給以往幾個頭部豪華,剛好就填平了他們高端車的缺口。
以及另一個層面,BMW旗下的入門車型,如3系列、i3、X1等等,也正在遭遇嚴峻的挑戰。
例如i3,2023年第一次降價到21萬,月銷曾經一度接近萬輛,但今年以來,又迅速回落到4000左右。
最大的影響因素,可能就是同樣賣21萬的小米SU7了。最新的消息是目前鎖單已經超過8萬,今年交付保底10萬。
這麼看,i3降價所得的“一夜之間安寢”,不過就大半年時間。
那麼問題來了,BMW這波主動骨折降價,還能管用嗎?
或者說,能管多久?
啥影響
寶馬腰斬誰最傷?
首先當然是BMW自己,失去的是品牌價值和信念。
以前大家只是看不上它的入門車型,轉而去尋找配置更高,價格更優的國產替代品。
而現在5系、X5,甚至7系,受到華為系、理想,以及後續自主高端品牌的強大威脅。
這一點更為危險,因為BMW立身之本,開始出現鬆動跡象。
另一個層面,BMW現在對於「降價」一事,完全沒有了顧慮和掩飾,或者說它也顧不上掩飾什麼了。
屬於主動放棄了品牌溢價,以及變相承認了以前靠品牌溢價收割中國用戶,損害難以量化。
另外降價不但包括庫存舊款,也包括剛上市的新款,對於BMW車型定價體系來說,崩盤的風險變大。
就比如說,i3現在降得比3係還便宜6-8萬,但它們是同樣的平台、車身、底盤,而且i3成本其實比燃油3系更高。
這就造成事實上3系用戶一直在為純電用戶平攤成本,更不要說在稅費、限行方面還存在「被歧視」現象。
現在3係還能賣出去,完全是因為國內充電基礎設施還不行,以及一部分信仰加成。
但充電設施正在快速完善,BMW品牌價值也快速透支,3系列的命運…難說了。
整體的合資車層面,寶馬一降,賓士再端著也就沒啥意思了,奧迪不降,更玩不下去。
而二線豪華就更加惱火了,就比如前面說的凱迪拉克,4月銷量僅有9507輛,CT4現在更是月銷不到400,所以也只能「白送」了。整個上汽通用的疲軟表現,甚至拖累了上汽集團的財報。
正在發生的現像很有趣:
中國汽車市場品牌大洗牌,生態位調換,自主開始佔領品牌價值高地,合資反而回歸了代步工具本質。
攻守之勢異也,汽車重新進入技術決定價值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