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不是神,別總鼓動他接盤許家印
站在風口上,會飛的除了豬,還有各種傳言。對於當下的科技圈、汽車圈、數碼圈甚至成功學圈,雷軍和小米站在那,就是強勁的流量風口,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小道消息。例如,小米SU7系列首戰告捷後,小米收購恆大汽車的傳聞,就再次一浪高過一浪。
收購恆大汽車?這是謠言
這源自於26日晚間恆大汽車的一則公告,表示有潛在買家有意出資購買恆大汽車31.45億股股份,這部分股份約在其已發股份的29%。根據協議內容,潛在買家在協議生效後一定期限內,對恆大汽車剩餘29.05%的股份保留行使選擇權。
也就是說,恆大集團手中原來持有的恆大汽車股份,很可能都被該買家吃下,從而取得對恆大汽車的完全控制。這也意味著,若交易達成,恆大汽車將改姓,許家印徹底失去對恆大汽車的掌控。要知道,許家印曾把恆大汽車視為底牌,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咬著牙一股不賣。
雖然公告沒有透露買家身份,但市場多猜測是新能源汽車企業,最大的可能便是小米。受此影響,恆大汽車的公告發出後,股價大漲86.84%。
由此也不難看出,恆大汽車相關方有意使用模糊的表達,試圖透過蹭小米一波流量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則傳聞發酵數天后,敏感且善於闢謠的小米在30日下午,用簡單直接的話術澄清:小米汽車從未有過收購或控股恆大汽車的計劃和舉動。此舉暫時平息了關於小米和恆大汽車更多的聯想,也緩解了市場的擔憂,穩定了股價。
但為何外界樂於把二者連結在一起呢?從表面上看可以歸結於:智慧汽車產業洗牌,小米來勢兇猛地初步擠上牌桌,恆大汽車如果沒有神蹟接盤者,就基本宣告出局。但許家印多年佈局,恆大汽車手裡仍握有能讓雷軍心動的價值點。而且,雷軍已經成神,拉恆大汽車一把,不過分吧?
拆開來看,一方面,恆大汽車在許家印「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戰略指引下,砸了數百億搭起一個最高市值超過5000億港幣的造車盤子,其中包括造車、銷售雙資質;整車設計、動力電池、自動駕駛以及智慧網聯等技術以及供應鏈體係等核心能力。恆大汽車若要翻身,這些早期沉澱下來的資產是最大的本錢。
另外一方面,雷軍造車正面臨“甜蜜的煩惱”,即產能問題。雖然小米SU7完成43天累積交付破萬輛的行業記錄,但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透露,目前小米汽車面對的主要挑戰是交付能力。有媒體查閱小米汽車APP發現,小米SU7 Pro鎖定訂單後的交付週期為29~32週。而小米SU7標配版和Max高配版鎖定訂單後交貨週期,分別為29~32週和33~36週。目前,為實現「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的目標,小米正加速擴產能、保交付。
從這兩個維度來看,雷軍有充足的理由來接盤許家印,透過收購恆大汽車,快速將現有的閒置產能利用,以更有效率地完成用戶訂車交付。公開資料顯示,恆大汽車天津工廠自今年初以來已不再生產作業。
但在唐辰看來,表象的關聯具有強烈的迷惑性,或是被有意傳達的解釋。小米收購恆大汽車,有可能但已經完全沒必要。
事實上,小米收購恆大汽車的傳聞早在2021年就鬧過一次。當時有媒體稱,中國恆大正在與小米集團談判出售恆大汽車65%的股份。那段時間,恆大經歷了長達半年的財務問題後,急需尋找資金度過難關。小米則是在雷軍高調宣布「為小米汽車而戰」之後,正埋頭修煉,經歷1000天的磨練。摘現成的果實,無疑是一條捷徑。但後來,小米和恆大雙方均稱與對方有初步交流,但並未深入洽談推進。
雷軍不是神,要講新故事
如今,這個所謂的「聯姻」再次被否定,原因不是恆大汽車的遺留資產對小米沒有吸引力,而是小米汽車「人車家」的生態故事下,雷軍沒必要去處理這個有負資產的爛攤子。 2023年業績顯示,恆大汽車資產總額為348.51億元,負債總額達725.43億元。還有數據顯示,恆大汽車造車5年,累計虧損超1,100億元,去年底帳上僅剩1.29億元。雷軍曾表示,小米造車十年計畫投入100億美元。單從帳面數字就能看出,小米接過來的就是巨額負債,這是一個沉重的大包袱。
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小米汽車走的是一條自主自研的路子。買,是某種程度上的路線偏移。以智慧駕駛領域為例,小米堅持技術全端自研,採用了包含了道路大模型、超分佔用網路和變焦BEV等領先演算法的先進架構,實現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在國內的首次量產。再如雷軍多次引以為傲的大壓鑄技術,小米官方稱是目前汽車業新技術應用的明珠;同時,小米官方也表示,小米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擁有量產自研壓鑄合金材質以及自研大壓鑄設備集群系統兩項技術的汽車廠商。
這條造車路線對小米來說,意義重大,甚至可能影響雷軍高端化故事的圓滿表達。正如唐辰在《雷軍的高端化,可能要在小米汽車上做成了》一文中所分析,小米高端之路走到第五個年頭,智能汽車業務為小米的高端化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一方面,智慧汽車業務為小米帶來高端用戶群。雷軍曾在投資人會議上展示,小米SU7系列產品購車用戶群中,女性購買者佔比達28%,預計女性車主佔比將為40%-50%;另外BBA用戶購買者佔29%,蘋果用戶購買者佔52.5%。
這種結構性的使用者洗牌,對小米的其他產品的高端化有著重要的輻射作用。盧偉冰認為,SU7的成功助力小米人車家生態形成正式閉環,對現有其他業務也影響深遠。 “一是帶來了用戶的破圈,隨著小米SU7成功,小米汽車帶來用戶結構變化意義重大,破圈效應非常明顯,從窄眾人群到全人群逐步覆蓋。”
另外一方面,智慧汽車業務正在為小米估值打開上升空間。巴倫周刊統計,小米股價60日內上漲38.43%,年初至今漲幅達17.31%。汽車業務已成為小米股價的主要動力:3月12日SU7官宣之初,小米股價飆漲11.34%;3月28日晚上市後,小米股價在下個交易日(4月2日)上漲8.97%。目前, 摩根大通、華泰證券、浦銀國際等機構已將汽車業務納入小米估值考量,給出公司目標價在23港元-25港元之間。
也就說,在小米既定的造車路線下,收購恆大汽車是一筆相當不划算的買賣,對其高端化策略的實施,也沒有太大的增益。即便雷軍已經被奉為神,但他畢竟不是神,套用他自己的一句名言來說,鼓動小米接盤恆大汽車,「這TM絕對是來搗亂的」。
對小米來說,更應該重視的是,流量漫灌之下,那些潛在的礁石以及暗灘,任何一個不經意,都會對剛起步的小米汽車造成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