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訴「蘋果稅」敗訴中國當「冤大頭」何時能了?
2024年5月29日,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就中國消費者起訴「蘋果稅」反壟斷第一案做出判決:蘋果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沒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不公平高價和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因此駁回原告訴請。
這起訴訟於三年前(2021年1月)立案。原告蘋果用戶金女士認為,在蘋果App Store通路購買多款數位產品的價格均高於Android通路,且交易時只能選擇Apple Pay支付,因此起訴蘋果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了強制搭售、不公平高價、拒絕交易和限定交易等行為,要求蘋果賠償10萬元並公開道歉。
原告代理方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瓊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尊重法院判決,但仍堅持認為蘋果公司在中國徵收全球最高的“蘋果稅”,後續將就本案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
Tips:何為「蘋果稅」?
所謂“蘋果稅”,指蘋果用戶透過蘋果App Store付費下載App,或購買數位商品及服務,蘋果公司透過其支付系統留下一定比例的費用,與App的開發者分傭。這個分傭比例,就是「蘋果稅」的稅率。
一
手臂沒擰過大腿:中國消費者為何敗訴?
根據一審判決書顯示,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認為蘋果在中國境內顯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根據《反壟斷法》,只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才構成違法。
法院審理後,支持了蘋果公司一方的理由主要如下:
1. 沒有證據證明「蘋果稅」不合理:涉案的蘋果App Store平台是一個龐大的經營體系,法院無法評估蘋果公司營運成本與收取佣金之間的差異,進而無法依據前述差異評價其佣金是否過高。
2. 強制使用Apple Pay系統屬於合理經營: Apple Pay模組保護了資料安全,以及交易相對人和消費者利益,因此不會產生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後果。
中國消費者在一審中敗訴並不意外。就中國當前的監管框架以及訴訟環境而言,消費者個人要贏得針對手機巨頭蘋果的反壟斷訴訟極其困難,本案的判決理由和結果充分反映出普遍的難點和障礙所在:
一方面,消費者個體基本上不具備提出有效證據的能力。
要證明蘋果違法壟斷,需要複雜的經濟學計算和法律推理過程,甚至通常需要蘋果公司的內部數據和資料提供證明支持。即使是具備隨時調取被調查公司資料、傳喚相關人員提供證詞的監管機構,要完成一項反壟斷調查尚且需要數年的時間。消費者在無法掌握足夠資料的情況下,根本無力完成反壟斷訴訟中對於原告的舉證要求。
不少諳熟法律的中國專家都認為,在中國,反壟斷民事賠償訴訟的難度極大──對於原告的舉證要求過高、證據證明標準過高,且賠償額低,由此導致我國反壟斷訴訟少,而勝訴的更少。
另一方面,與消費者比較,蘋果公司的應訴經驗極為豐富,可以提出多種法律和經濟性理由為其封閉系統做出合理化解釋。
在本案中,蘋果主張收取佣金是產業通行做法,封閉系統政策對於確保設備隱私和安全至關重要,且都是在其他國家訴訟中經常使用的證明方法。針對美國、印度消費者提起的反壟斷訴訟,蘋果也曾使用「消費者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等理由,請求法官駁回訴訟。
蘋果公司具有龐大的財力和法律團隊能與消費者周旋,他們果然贏了這樁中國消費者的訴訟案。不過,蘋果公司要贏得訴訟的強烈商業動機,不是擔心支付10萬元賠償額,而是要維持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高額「蘋果稅」:
根據第三方資料統計機構Sensor tower統計,2023年,全球1,608億元「蘋果稅」中,美國941億元,中國482億元,歐盟252億元。單靠中國市場蘋果稅的收入,蘋果就能在中國網路公司的營收榜單超過bilibili和微博,且是bilibili 2023年營收的兩倍有餘。
二
全球最大的“冤大頭”在中國:30%的“蘋果稅”
中國市場是蘋果的主要營收來源地區,而且比較全球各國,中國「蘋果稅」稅率最高。
在中國,「標準企業」需要支付的「蘋果稅」稅率為30%,「小型企業」為15%。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27%和12%,歐盟17%和10%,以及韓國26%和11%,中國消費者是「蘋果稅」最大的「冤大頭」。
圖:主要國別地區的蘋果稅率和App 政策(資料來源:網路)
蘋果公司在中國為何能收穫如此高的分傭?這要從法律、監管環境和商業需求兩方面分析。
第一,從法律環境的角度來說,跟中國相比,「蘋果稅」在其他國家所面臨的反壟斷監管和訴訟的壓力更大。蘋果在其他區域調整費率並非一種主動自發的行為,而是迫於法律合規和訴訟挑戰。
在中國,由於沒有針對應用程式商店收取費用的強制性合規要求,因此也很難觸發相關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
近幾年間,對蘋果實施反壟斷監管力道最大的是歐盟和美國。蘋果在這兩個區域內都遭到了監管機構較大規模的反壟斷調查及處罰,以及企業和開發者提起的反壟斷訴訟(最著名的就是Spotify和Epic Games),以及許多消費者的集體訴訟。歐盟、美國、韓國、日本、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立法、監管執法和訴訟,都對蘋果在相應的區域內下調「蘋果稅稅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歐盟: 2024年1月,為了遵守3月即將生效的歐盟《數位市場法案》(DMA),蘋果在歐盟地區不僅首次允許在其係統上推出第三方應用商店,並大幅削減蘋果應用商店的費用,從30%降至17%,對於符合資格的開發者,費用甚至降至10%。因為歐盟《數位市場法案》合規成本非常“昂貴”,一旦違反將面臨全球收入10%的罰款處罰(對蘋果來說罰款預估可能達到400億美元)。
美國: 2020年Epic Games因蘋果向開發者收取30%的費用,起訴蘋果公司違反反壟斷法。這起訴訟從階段性結果來看,雖然蘋果勝訴,但美國法官在判決中命令蘋果允許開發者使用蘋果系統以外的其他購買機制。蘋果公司由此被迫做出合規改變,為美國開發者創建了一個外部連結系統,收取的費率為27%。目前,Epic Games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仍在尋求訴訟的解決途徑。
日本:為了與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就長達5年的調查達成和解,蘋果公司2021年9月修訂了應用商店指引,以解除其反壟斷行為的嫌疑。
韓國: 2021年8月,韓國推出《電信業務法》之後,蘋果將其在韓國的「蘋果稅」降至26%,且該法案迫使蘋果公司不得不開放第三方支付。
第二,從商業的角度來說,蘋果的硬體及其係統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仍然非常高,挑戰蘋果會面臨被下架和敗訴的風險,需要相當的法律資源和財力支撐,所以中國國內的軟體開發商其實並不願意、同時也很難去對抗蘋果公司的市場優勢地位,換句話說,國內很多軟體開發商目前可能並不具備「議價能力」。
Epic Games在起訴蘋果過程中,就付出了極高的代價:在訴訟期間,Epic Games被蘋果下架,並被判須向蘋果公司支付350萬美元的收入。
所幸,Epic Games不只是遊戲開發商,而且財力雄厚,擁有自己的遊戲平台Epic Games Store,月活躍用戶目前達8000萬以上,所以它有能力也有動力去降低被各平台分走30%的佣金。據Epic Games的CEO稱,如果不必向蘋果和Google支付高額分傭,它可以多賺取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
所以對Epic來說,挑戰蘋果公司的訴訟,實質上是一場有利可圖的商戰。
目前,絕大部分中國開發商可能還不具備如Epic Games一樣的商業戰略和資本實力與蘋果公司“掰手腕”,因此出於對自身商業和風險的考慮,並不願意對蘋果公司採取法律訴訟或其他談判方式,去挑戰30%的分傭。
圖:Apple 中國西單大悅城零售店(圖片來源:Apple 官網)
三
中國開發者和消費者不應為蘋果的「違法」而買單
對應用軟體開發者或服務提供者來說,「蘋果稅」意味著他們必須支付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給蘋果公司。特別是對於政策條件和費率特別敏感的小型開發者或新創公司來說,損益平衡線就在幾個百分點之間。過高的「蘋果稅」直接減少了開發者用於遊戲更新、推廣以及後續開發新遊戲的資金,甚至會讓好的項目無法存活。
且不論蘋果是否在中國市場中「濫用」了其市場支配地位,單就「蘋果稅」在全球不同區域形成了不同的費率而論,蘋果公司的政策對中國開發商、消費者來說,就是不公平的。不論上游怎麼繳稅,最終買單的都是消費者──消費者才是「蘋果稅」成本最終轉嫁方。與目前「國家整體上希望促進消費」的宏觀經濟政策也不一致。
正因如此,本案的原告、中國消費者金女士才會發現,相同的App的付費服務,蘋果端比Android端更貴。
如果只有中國的開發商和經營者須向蘋果繳納高達30%的“蘋果稅”,那麼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消費者正在“補貼”蘋果在其他區域App Store經營中所減少的盈利。然而,中國消費者不應該因為蘋果公司區域化的政策而承受“價格歧視”,更不應該為蘋果在其他司法轄區被認定的“違法”行為而支付更高的價格。
四
中國的「蘋果稅」何時能降?
正如蘋果公司在許多訴訟中自辯稱,2008年開設的App Store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刺激了數百萬個新企業的誕生,蘋果付費應用程式開發商的數量增長了374%、達到520 萬個以上,蘋果公司的創新曾經實際促進了市場的繁榮。
然而,作為一家市值近3兆美元的上市公司,卻在近幾年以消費者可感知的速度放緩了創新的腳步,而其每一步行動都似乎在建構、強化其智慧型手機壟斷的護城河。因此,對於「蘋果稅」質疑的呼聲越來越大:
美國司法部正在與16 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聯合對蘋果公司提出反壟斷訴訟;2024年5月28日,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允許消費者向蘋果提出反壟斷集體訴訟,法官允許將2008 年以來在蘋果應用程式內購買上花費10 美元及以上的消費者納入案件範圍;
2024年3月,歐盟以蘋果公司透過限制其應用商店來阻撓音樂串流媒體競爭對手的競爭為由,對其做出處罰——罰款18.4 億歐元(約20億美元),相當於蘋果全球營業額的0.5%;
2024年2月開始,印度正在考慮制定並實施一項與歐盟《數位市場法》類似的“數位和競爭法案”,該法案提議禁止公司利用其用戶的非公開數據並推廣自己的服務而非競爭對手的服務,同時取消對第三方應用程式下載的限制。
因此,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高昂的「蘋果稅」在中國也許不會維持太久。
一方面,蘋果的創新能力和市場佔有率都在下降,國產手機的出貨量正在逐漸上升,當Android系統以及國產系統能夠超越蘋果的App Store時,中國的開發者就會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迫使蘋果公司做出讓步。
另一方面,蘋果在歐盟、美國等地區所做的調整和讓步,以及接下來所面臨的一系列反壟斷集體訴訟和反壟斷調查,將在全球產生骨牌效應。在其他區域享受低費率、在中國區域仍被收取30%費用的大型開發者可能會繼續向蘋果施壓,要求蘋果在不同區域對同一開發商實施相同的費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