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電動車賣到印度這趟渾水,不得不趟
在名爵和比亞迪之後,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零跑也計劃進軍印度市場。此前,零跑汽車曾與Sajjan Jindal的JSW進行過協商,而目前則與Stellantis集團攜手,宣布了投資和進入印度的規劃,其中Stellantis已收購其全球業務的一部分股份。
有知情人士表示:「零跑車與Stellantis很可能會在近期,也許就在未來幾週內,公佈他們的印度市場計劃。」該人士還進一步透露:「一旦獲得政府的批准,零跑車研發的低價電動車將進入印度,這無疑會加劇印度綠色汽車市場的競爭。
然而,印度對於中國企業的投資持有嚴格的審查態度。儘管Stellantis與零跑車最近達成了全球性的合作,這次合作為這家中國企業進軍印度市場提供了一定的信心。以比亞迪為例,該公司曾與印度本土合作夥伴共同參與競標,但由於其投資計畫未能獲得政府的批准,因此在印度的擴張步伐受到了阻礙。
再看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汽車,為了在印度獲得更好的發展,他們選擇將更多的發展空間讓給了印度合作夥伴。 JSW已經購買了名爵的大量股份,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其在名爵的持股比例增至51%。這顯示了印度市場對於外來投資的獨特需求和策略。
不好走的印度路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穩居印度最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全球貿易研究倡議4月29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由於印度工業產品和電動車等新興產業零件高度依賴中國,因此印度的進口量預計將進一步增加。
各種汽車零件,如引擎零件、電子產品、塑膠、鋰離子電池和車身零件等,均大量來自中國。在電動車領域,包括兩輪車、乘用車和商用車,這一趨勢尤其顯著。目前,印度汽車進口總額達200億美元(約16.5億盧比),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為了利用印度汽車零件產業的快速成長,中國汽車公司繼續在印度投資建廠。上汽集團是第一家透過收購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的中國公司,它投資了3.1億美元收購了通用汽車在古吉拉特邦的Halol工廠,並主要生產MG品牌的電動車。
2020年1月,長城汽車也宣布收購通用汽車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塔萊加翁的工廠,計畫生產SUV、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此前,長城汽車還在班加羅爾(2016年)設立了一個研發中心。
2019年,北汽福田宣布與哈里亞納邦的公車製造公司PMI Electro Mobility Solutions Pvt Ltd簽署合資協議,計畫進入印度市場。該公司還打算在浦那投資1,200萬美元建造一座生產電動公車的工廠。同時,比亞迪、長安汽車、奇瑞等其他中國製造商也都對進入印度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
印度正逐漸成為全球電動車公司的主要市場,這得益於其設定的到2070年降低碳排放強度並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由於化石燃料燃燒仍是主要的排放源,因此轉向更環保的燃料對於實現這些目標和促進永續成長至關重要。
印度電動車銷量持續穩定成長。根據地方交通部門的數據,4月電動車和運動型多用途車的零售量年增了22%,從去年同期的5,412輛成長至6,577輛。汽車經銷商協會聯合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底,電動車總註冊量將超過150萬輛。 2023財年乘用電動車銷量翻了一番多,從去年的18583輛增加到47102輛。
為了吸引全球電動車製造商,印度政府推出了一項政策,旨在將印度打造為全球電動車中心。該政策規定了最低投資額約為5億美元,並詳細制定了投資回報、五年內的國內增值目標以及特定關稅,以鼓勵在規定時間內發展本地製造業。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塔塔汽車、MG、馬恆達和BYD是印度銷量排名前五名的電動車公司。目前,MG已成為印度第二大電動車銷售商,其銷量的25%為電動車型。今年3月,比亞迪印度公司推出了Seal轎車,並已收到超過1,000輛的預訂。
然而,印度政策對中國汽車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它們面臨要么退出印度市場、要么將多數股權出售給當地投資者的選擇。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在提案被印度政府拒絕後放棄了投資計畫並退出了印度市場。而上汽集團旗下的MG汽車印度公司則妥協透過將多數股權出售給JSW來實現「印度化」營運的策略。
中國汽車出海的必經市場
印度的電動車市場雖然規模尚小,但成長速度卻異常迅猛。 2023年的數據顯示,乘用車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0%,而電動車銷量的成長更是接近翻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車在整體乘用車市場中的佔比仍然較低,僅為2%,相較之下,中國電動車的市佔率已接近38%。
目前,塔塔汽車在印度的電動車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三分之二。不過,馬恆達和比亞迪作為新興參與者,正逐步嶄露頭角。特別是馬恆達,僅憑一款車型就實現了驚人的2476%的成長,成為2023年成長最快的品牌,緊隨其後的是比亞迪和MG汽車。此外,印度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瑪魯蒂鈴木也計劃不久後進入電動車領域,而越南的VinFast和特斯拉也有望進軍印度市場。
印度的電動車產業生態系統正處於起步階段,但政府的政策誘因已吸引了許多企業投身電動車電池製造領域,包括Reliance New Energy、Ola和ACC Energy Storage等。近期,Exide更是與汽車巨頭起亞和現代達成合作,為他們的汽車供應電動車電池。
作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的印度,其汽車產業是經濟成長最快的產業之一,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鑑於其他市場正在放緩,印度無疑成為了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印度政府也展現了雄心壯志,希望將印度打造成全球汽車製造中心。
隨著收入水準的提高、城市化的推進以及技術的進步,印度汽車銷售得到了有力推動。印度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ACMA)的數據顯示,汽車零件產業也取得了顯著成長,營業額從2016財年的390.5億美元成長至2023財年的697億美元。
印度國內銷售額在一年內激增了34%,為汽車業在印度GDP中的份額做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23年2月,這一比例已上升至7.1%,遠高於1992年的2.8%。這一成長趨勢也對汽車配套產業產生了正面影響,目前印度的汽車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三,汽車佔印度製造業GDP的比重超過45%。
汽車產業的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多方面因素,包括城市化和收入增加、信貸成長、政府政策和舉措的推動、出口成長以及新參與者的市場進入,還有不斷發展的電動車產業等。
印度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中產階級人口的不斷增長,加上可支配收入的持續提高,預示著機動車保有量有著巨大的成長潛力。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在每千人汽車保有量方面仍然落後。例如,美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高達860輛,而印度僅有34輛。即使在亞洲地區,印度也落後於日本(612輛)和中國(223輛)。
可以預見的是,印度汽車市場將繼續塑造國家的經濟格局並推動技術進步,為國內外參與者提供豐富的機會以促進成長和創新。作為全球汽車產業的重要貢獻者,印度仍處於擴張和發展的前沿。
在印度形成本地生態系統並大幅降低電動車價格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在此期間,像零跑車國際這樣的在印度製造的中國合資企業可以利用其在中國建立的生態系統獲取專業知識和零件來領先印度競爭對手。例如,零跑車的廉價掀背車有可能會加劇市場競爭。
儘管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可能影響到廉價中國電動車進入印度市場的情況,政府對新進入市場的中國電動車可能會保持謹慎態度。然而隨著印度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這場競爭必將愈演愈烈並可能催生出新的產業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