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設計製造是全球化的這連美國也無法改變
半導體在先進技術應用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交通、通訊、醫療保健、人工智慧(AI),當然還有軍事硬體。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催化劑: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彈藥的實際命中率很低。隨後,半導體技術被提升到現代戰爭和全球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凸顯了其對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的深遠影響。
撤出越戰後,冷戰地緣政治競爭的必然性繼續大大推動了美國半導體的發展。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 最初是為了應對蘇聯的技術突破而成立的,它為矽谷成為創新中心奠定了基礎。今天,儘管美國決策者不斷努力保持技術主導地位,但他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半導體供應鏈的全球分佈已經改變了圍繞這一關鍵行業的政治動態。中國大陸、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崛起成為半導體生產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加劇了競爭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尤其是,華盛頓正努力弄清楚如何在與中國更廣泛的安全競爭的背景下準確調整其半導體政策。因此,問題來了:在蘇聯解體後的三十年裡,美國對這個全球化產業的做法是否成功了?
哈佛大學的史蒂芬沃特、芝加哥大學的約翰米爾斯海默等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美國在此期間過於執著於以強硬的方式推行其價值觀、擴大海外自由化經濟實踐,而忽略了新興大國崛起等迫在眉睫的地緣政治挑戰。
我(指本文作者Young-sun Park)曾擔任韓國中小企業和創業部部長,我的觀點是,這種病態在半導體產業中顯而易見。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大國,為了節省成本,美國將製造業外包給中國等國家。中國和美國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兩國貿易總額從1980 年的100 億美元成長到2023 年的6,000 多億美元。在這種相互依存的推動下,中國經濟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同期人均收入成長了25 倍。到了2010 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超過日本。
新近興起的大國競爭中一個關鍵但經常被忽視的方面是,在冷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裡,許多美國半導體製造廠將業務轉移到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韓國等國家或地區。即使是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也繼續依賴這些國家或地區進行晶片生產,這種對外依賴是美國長期以來對全球化自滿態度的直接結果。
中國在半導體生產方面的雄心壯志體現在對本土公司的戰略培育。據報道,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 年實現國內消費半導體70% 的產能在國內生產,儘管目前80% 的半導體供應依賴進口。因此,中國大力補貼本土半導體產業,計劃在未來幾年投資約400 億美元。
這些發展突顯了半導體問題可能使中美競爭變得複雜。中國半導體發展起步緩慢,儘管自1978 年以來加大了投資力度,但中國半導體產業並未取得明顯進展。然而,自本世紀初以來,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並融入全球化經濟,中國半導體產業經歷了顯著的成長。
2022年8月,拜登政府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這是一項旨在加強美國半導體製造能力並更廣泛地促進先進技術成長的重要舉措。其關鍵組成部分之一是一項53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重點是透過增加聯邦支持來支持半導體產業和提高技術競爭力。值得討論的是,以該法案為代表的美國對半導體的態度是否會有效維護美國的核心安全利益以及其整體聯盟網絡。尤其值得檢視的是美國對中國技術制裁的有效性。
我在韓國政府任職的經驗深深影響了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2020 年,韓國和日本經歷了一場備受關注的貿易爭端,在此期間,日本政府透過限制半導體製造中使用的關鍵材料的出口引發了緊張和爭議。當時,我主持中小企業和創業部每天召開的高層會議,制定應對這些出口限制的策略。雖然國內半導體產業最初陷入混亂,但政府和相關利益相關者最終透過追求供應商多元化和開發內部技術成功穩定了局面。然而,矛盾的是,日本的出口限制最終卻增強了韓國國內的半導體產業。
鑑於這些經驗,美國需要做更多工作來重新評估和調整對華制裁。至少,這些教訓表明,儘管可能很誘人,但對這項關鍵技術的各個方面採取激進的競爭方式不會產生理想的結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代價高昂。
事實上,這似乎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2023 年4 月布魯金斯學會演講中所考慮的一部分,他在演講中表示,政府的政策將從“脫鉤”轉向“去風險” 。這個想法是專注於遏制相對高風險技術的擴散,同時避免可能損害美國盟友和夥伴的全面製裁。
不難找到大規模製裁為各國帶來經濟困難並威脅美國同盟關係的例子。韓國等國家就是這種情況,其半導體出口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目前的數據是,半導體出口到美國佔7%,到中國的佔40%。韓國的許多觀察家——無論是決策圈還是一般民眾——都認為,美國在2022年首次製定對華出口限制時,並沒有充分考慮對其盟友的影響。
例如,韓國媒體注意到,在對美國友善的主要半導體設備生產國中,韓國經濟受到最大的衝擊。諷刺的是,美國自身對華設備出口僅小幅下降了3.1%。日本和荷蘭的出口分別成長了4.7% 和150.6%,因為中國企業爭相從這些國家策略性地囤積價格更高的「傳統」設備(即通用設備),以搶占美國主導的出口限制預期擴大的先機。相較之下,韓國半導體設備的出口——與中國產業的交織更為廣泛,因此稀缺性更低、替代性更強——從2022 年的56 億美元下降到2023 年的45 億美元,降幅高達20%。
有效的半導體政策就像一項團隊運動。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聯盟網絡內的國家以及更廣泛的自由民主國家來說,重要的是共同努力,同步其在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國家戰略。如今,韓國等美國長期盟友正經歷經濟停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該地區與中國的貿易環境突然惡化。尹錫烈政府的國民力量黨(PPP) 在韓國議會選舉中慘敗證明了這種惡化的局勢。
結果是,美國應該小心平衡國家安全問題與盟友和聯盟關係的健康。在製定半導體等產業的政策時尤其如此,這些產業不僅對已開發經濟體不可或缺,而且具有全球互聯性。維持盟友之間的團結確保了強大的陣線應對日益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美國必須努力維護“半導體主權”,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也是為了更廣泛的聯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