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安裝了太多的太陽能板結果把能源價格推到了負值
德國的晴天意味著太陽能獲利能力的陰雲密布,因為該國對再生能源的投入使其能源過剩。根據SEB Research的報告,在過去的10天裡,太陽能生產商不得不在生產時間內降價87%。事實上,當產量達到高峰時,價格已跌至遠低於零的水平。
平均而言,收到的價格為每兆瓦時9.1歐元,遠低於非太陽能發電時支付的70.6歐元。
這家瑞典銀行週二寫道:「當不受監管的電力變得與需求一樣大或更大時,這就是電力價格的變化:當不受監管的電力產出最多時,電力價格就會暴跌。 」
由於庫存超過消費,去年創紀錄的太陽能安裝浪潮正在推動德國的價格「毀滅」。 SE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比亞內·謝爾德羅普(Bjarne Schieldrop)指出,儘管到2023年底太陽能總容量達到81.7吉瓦,但需求負荷僅達到52.2吉瓦。
在夏季,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會進一步擴大,因為夏季是生產高峰期,需求較低的季節。
這也意味著消費者不一定從低價中受益,因為他們通常在非太陽能時段消耗更多的能源。
謝爾德羅普說,除非透過補貼或電力購買協議來刺激新的安裝,否則受到壓制的獲利能力最終可能會阻止德國太陽能的擴張。
相反,重點可能會轉移到將更多地利用所產生的能源的改進上,例如對電池和電網基礎設施的投資。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耗盡’免費電力’的可用性,並推動太陽能小時電價回升。”謝爾德羅普寫道,“這最終將為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的新增長打開大門。”
對德國來說,供需失衡既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經驗的國家。在俄羅斯切斷對歐洲大陸的能源供應後,歐洲市場去年一直在競相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歐洲綠色能源供應過剩——風力渦輪機和核能的擴張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供過於求——已經引發了先前價格下跌的例子。
實際上,這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報銷用電費用,因為他們沒有支付原始市場價格。相反,費率通常是事先商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