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股價再創新高一天漲出一個Adobe 動能維持多久?
在發布超預期的財報並表示晶片仍供不應求後,AI(人工智慧)晶片龍頭英偉達的股價突破1000美元創歷史新高。當地時間5月23日,發財報後的第二天,英偉達(Nasdaq:NVDA)股價高開後突破每股1000美元,收於每股1037.99美元,漲9.32%,總市值達到2.55萬億美元。
目前,英偉達仍是市值僅次於微軟(3.17兆美元)和蘋果(2.87兆美元)的全球第三大科技巨頭。 Wind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23年中,英偉達股價漲幅超230%,今年以來漲幅已達109.61%。
金融內容提供商LSEG的數據顯示,英偉達股價當日的上漲使得該公司市值增加了約21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8萬億元),相當於一天漲出一個Adobe(2165億美元)的市值,創下了華爾街史上第二大單日市值增量。而華爾街史上第一大單日市值增量也是由英偉達今年創下的。今年2月,在發布2024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後的第二天,英偉達市值全天增加2,770億美元(約1.99兆元)。
不過,由於市場擔憂聯準會可能不會很快降息,英偉達也未能改變美股全線下跌的局面。 23日當天,美股納指和標普500指數高開,盤中均創歷史新高,但隨後雙雙走低。
多家投行調高目標價,最高1400美元
在財報發布前,由於華爾街的整體預期過高,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看空英偉達的聲音。例如,對沖基金巨頭、杜肯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斯坦利·德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指出,AI市場已經過度泡沫,並在今年第一季大幅減持了72%的英偉達股票。
在這種情況下,英偉達依然拿出了一份全面超出預期的成績。英偉達截至4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收260.44億美元,年增262%,遠高於市場預期的247億美元。同時,該公司預測2025財年第二財季的銷售額將達到28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66億美元。公司宣布將進行季度股利分紅,每股股利從上季的4美分升至10美分,並將實施1拆10拆股計畫。
並且,英偉達CEO黃仁勳很有信心地表示,“下一場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公司正處於下一波成長的起點。在財報後電話會上,黃仁勳指出,新晶片Blackwell將在今年第二季出貨、第三季增產、第四季投放到資料中心,為公司帶來大量收入。他還透露,在Blackwell之後還有新晶片,公司的技術研發節奏“非常快”,能夠做到“一年一上新”。
財報發布後,多家華爾街投行調高英偉達目標價。高盛將英偉達目標價從1,100美元上調至1,200美元,Piper Sandler將目標價從1,050美元上調至1,200美元,花旗則將目標價從1,030美元上調至1,260美元。目前,Factset的數據顯示,62名分析師中有55名給予英偉達「買進」或「跑贏大盤」評級,其餘7人則給予「持有」評級。分析師給英偉達的平均目標價為1056.47美元,最高目標價為1400美元。
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的Stacy Rasgon將英偉達的目標價上調至1300美元,並對投資者表示,該公司的故事「顯然遠未結束,甚至可能遠未到達顛覆」。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將目標價上調至1350美元,稱原因是英偉達新款AI圖形處理器Blackwell的快速投產,並預計其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為公司業績帶來“超預期的增幅” 。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AI訓練與推理需求推動英偉達Hopper平台上量,同時AIGC從雲端廠商向消費網路等更多類型拓展,創造多個數十億美元的垂直市場。下游需求持續上行疊加新GPU平台順利投產,公司龍頭地位穩定,業績新爆發點已現。
作為AI熱潮的代表與領導者之一,英偉達的持續優異表現也強化了投資人對整體AI市場的看好。
大和資本市場(Daiwa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Louis Miscioscia表示,英偉達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這場AI熱潮可能會媲美個人電腦、手機和互聯網的推出:「AI是一項偉大的事業,甚至可能比以上這些改變世界的事件還要大。
招銀國際在研報中寫道,基於英偉達以及AI產業鏈相關公司的業績,維持AI需求將在短期和長期持續成長的觀點。主要雲端廠商(微軟、Google、亞馬遜)和Meta宣布增加資本支出,以支持AI算力的提升。 AI的創新和應用將持續加速,預計市場焦點將從先前的AI硬體投資(如晶片等基礎設施)拓展到AI應用和軟體開發的進展。
勢頭能維持多久?
不過,有外媒分析指出,AI市場內的一些發展趨勢可能會影響到英偉達的加速動能。根據創投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在今年3月的統計,為了訓練大語言模型,AI產業已經為英偉達晶片投入了500億美元,但生成式AI新創公司的營收僅為30億美元。在Google、微軟Meta、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開始自研晶片的同時,越來越多的AI企業開始尋找搭建和部署較小模型的方法,以減少在硬體方面的投資。
《華爾街日報》直言,大大小小的AI公司在越來越多探索打造和部署較小型模型的方法,這些模型可以有效完成特定任務,但不需要像英偉達晶片那麼強大的算力。此外,Google、英特爾、微軟、亞馬遜等企業也正在自行設計AI晶片並找企業代工,TechInsights則稱,2023年Google已成為第三大資料中心晶片設計商,僅次於英偉達和英特爾。
不只是競爭和價格壓力,英偉達本身也需要不斷適應快速變化的AI市場。外媒指出,在建立或訓練AI模型時,需要強大的算力,這也是英偉達晶片供不應求的根本原因,但在部署也就是所謂的推理階段,即要求大模型處理信息並給出反饋,強大昂貴的晶片就不那麼重要了。 AI快速發展,電力供給能否跟上也備受關注。
不過,還是有不少企業看好英偉達的成長動能。 AI新創公司Foundry Technologies執行長Jared Quincy Davis直言,如果能把事情效率提升100倍,那市場增量將遠遠超過100倍,“用晶片做事的經濟效益越高,市場就越廣闊。”
羅森布拉特證券(Rosenblatt Securities)的分析師Hans Mosesman在報告中表示,隨著競爭壓力加劇,預計英偉達在全球AI晶片中的市場份額將會下降。但是,由於英偉達正在擴大其在運算和軟體領域的影響力,有助於公司維持甚至增加其在AI運算領域的整體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