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技公司認為自己能比其他人更好地植樹造林
科技界的一些大公司正在聯合起來,嘗試他們之前的許多公司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利用樹木來抵消溫室氣體排放。 Google、Meta、微軟和Salesforce 正在創建”共生聯盟”(Symbiosis Coalition),以支持旨在消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自然”項目。
幾十年來,公司一直採用這種策略,透過植樹造林來抵銷溫室氣體排放。公司希望透過付費恢復森林來擴大這個過程,從而抵消公司的碳足跡。這在紙上聽起來很簡單。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項策略屢屢失敗。
共生聯盟似乎認為可以扭轉局面。這些公司共同承諾,到2030 年,將從”影響大、以科學為基礎的恢復項目”中購買多達2000 萬噸二氧化碳捕獲量的信用額度。他們說,他們將對專案進行品質控制審查,目的是刺激對碳信用額度的需求,因為過去許多碳抵消計畫都失敗了,所以碳信用額度的名聲很差。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去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針對六個國家26 個碳補償計畫的研究發現,這些計畫幾乎沒有成功阻止森林砍伐。無論這些項目聲稱對氣候有什麼好處,都被誇大了300%。對世界領先的碳註冊機構之一進行的另一項調查發現,其90%的雨林抵消額度被證明是”虛假額度”,很可能並不代表實際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非營利監督機構”碳市場觀察”(Carbon Market Watch)在2022 年的報告中指出,歐洲主要航空公司提供的碳抵銷額度同樣與錯誤的林業專案有關。
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難測量樹木或森林到底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這導致一些計畫誇大了樹木或森林對氣候的益處。植樹也是一項棘手的工作–如果樹木活不了幾百年,它們就會把儲存的碳全部釋放出來。在錯誤的地方種植錯誤的樹木,建立樹木農場而不是森林,也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傷害。 2020 年,Salesforce 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支持了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植樹萬億棵的計劃–儘管支持這項計劃的研究很快就遭到了數十位科學家的批評,認為其嚴重高估了潛在的環境效益。
儘管如此,Salesforce、Google、Meta 和微軟確信他們能夠避免歷史重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與獨立專家合作,為林業計畫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共生公司也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它將”讓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參與進來,並給予補償”,以實現”公平的結果”。共生公司表示,雖然該公司首先開展的是林業項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還將採用其他策略,例如在土壤中封存二氧化碳。
共生執行董事朱莉婭-斯特朗(Julia Strong)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基於自然的專案複雜而具有挑戰性,並不總是能達到預期效果。組織的目標是解決迄今為止在自然專案完整性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其方法是在同類最佳市場標準以及最新科學、數據和最佳實踐的基礎上設定一個高品質的標準。
該聯盟以Stripe、Alphabet、Meta、Shopify 和麥肯錫於2022 年發起的名為Frontier 的類似倡議為藍本。前沿”致力於支援新技術,將二氧化碳排出大氣。”目前,Frontier 已簽訂了超過51 萬噸的碳清除合同,但迄今為止僅交付了約1700 噸捕獲的碳。
共生公司和前沿公司的目標都是促進碳清除專案與希望為其服務付費的公司之間的交易。最終,Symbiosis 希望除了其創始人之外,還有更多的公司加入。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這些努力加起來也不過是這些公司產生的排放量的一小部分。共生公司承諾的2,000 萬公噸是基於自然的二氧化碳清除量,僅略高於微軟公司上一財年產生的1,540 萬公噸二氧化碳。
誠然,保護世界森林對地球大有好處。但以應對氣候變遷的名義開發森林並不安全。隨著高能耗人工智慧工具的興起,大科技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增加。如果企業真的要應對氣候變化,首先還是要控制其產生的污染量。即使是成功的森林項目,也不可能替他們完成所有髒活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