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冷落」High-NA EUV光刻機啟示錄
相較於激進的英特爾,不僅已完成業界首台商用高數值孔徑(High-NA)EUV的組裝工作,更有消息放出英特爾已「承包」ASML今年全部高NA EUV光刻機產能,台積電卻依舊“淡定”,表示繼2nm之後推出的A16(1.6nm)製程也不會採用此光刻機。
1.台積電「冷落」High-NA EUV光刻機啟示錄
身為代工業的常勝將軍,台積電作出的這項決定應是深思熟慮之舉。
而背後釋放的另一重深意更值得深思:1.6nm不用高數值孔徑EUV也可實現,不僅實現了對高NA光刻機的祛魅,也為持續在追趕中的大陸代工業帶來新的啟示。
有專家指出,對於光刻技術可能要重新認識,之前認為2nm必須採用高NA光刻機,而台積電開創先河直接拒用。反觀先前業界認為美國阻止EUV出口大陸,大陸在先進製程領域只能止步於7nm,如此來看或許提升至5nm也不是沒有可能。
平衡成本和技術
在前不久台積電舉辦的2024年北美技術論壇,台積電首次公佈了A16製程工藝,並透露A16製程工藝不需要採用下一代高NA EUV光刻機,預計2026年量產。
如此篤定,充分證明台積電已找到了在現有EUV光刻機經濟高效地使用雙重曝光等方法實現1.6nm的途徑。
上述專家對集微網表示,製程離不開設備,可以說有先進設備才能實現更先進的製程,但台積電此次暫緩引入高NA光刻機,可能是儘管採用了多重曝光,相對製程步驟多、週期長、成本高,但採用高NA光刻機可能風險更大,台積電應是認為採用原有的EUV更為經濟且可行。
而台積電豪言讓現有EUV發揮“餘熱”,還在於其多年來在EUV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透過持續創新不斷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和功耗。台積電於2019年開始在其N7+製程上使用EUV,透過優化EUV曝光劑量及其使用的光阻,改進光罩薄片延長壽命、提升產量、降低缺陷率等等,如今光刻機數量增加了十倍,但晶圓產出是2019年的30倍,且仍將持續改進,這也成為其未來支撐1.6nm製程的重要支柱。
除確保可行性、讓現有EUV發揮餘熱之外,台積電暫緩高NA EUV引進亦是因應成本、挑戰及客戶需求的權衡之舉。
儘管高NA EUV工具在提高製程效率和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其價格十分昂貴,據悉一台高NA EUV成本高達3.5億歐元,比現有EUV的1.7億歐元約高出2倍多。連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也直言高NA EUV雖然性能令人滿意,但「價格實在太高了」。而且,引入高NA光刻機並不表示萬事大吉,不僅要解決相應的挑戰,如可以支持光子散粒噪聲和生產力要求的光源;滿足0.55NA小焦點深度的解決方案;計算光刻能力;掩膜製造和運算基礎設施包括新型材料等等,還需要一定的調試和開發時間,兼顧穩定性,投入的時間和隱形的成本可以想見。
此外,市場需求也需考慮。有業者李弈(化名)指出,採用高NA光刻機製造的晶片成本巨增,雖然每片晶圓切割的晶片更多,但需要銷售更多的晶片才能彌補投入,目前仍無法判斷最先進製程市場需求能否有足夠的量來消化成本。
「單靠手機AP晶片市場難以支撐,AI晶片的需求能否支撐仍待觀察。本來AI最大的市場在中國,現在被限制後找不到第二個市場能夠支撐,市場預期並不好。”李弈說。
因而,台積電持續採用現有EUV實現1.6nm,不僅可大幅降低總體成本,在成本和技術之間尋求了平衡,還進一步彰顯了台積電對於成本控制和技術更新速度的深刻理解。
背面供電將全面硬槓
值得關注的是,台積電A16製程將結合GAAFET與背面供電,以提升邏輯密度與能源效率。與N2P相比,A16製程晶片預計在相同電壓和複雜度下效能提升8%-10%,在相同頻率和電晶體數量下功耗降低15%-20%,且密度將提升1.1倍。
在先前的2nm節點,台積電已全面導入GAAFET電晶體技術,因而其1.6nm製程更突出的特徵還在於背面供電。
作為繼製程縮排、3D封裝後第三個提高晶片電晶體密度和能源效率的革新之一,背面供電不僅是半導體製程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成為先進製程比拼的新「競技場」。
在這一技術領域,英特爾仍是先行者,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首次應用於其節點Intel 20A (相當於2nm) ,併計劃在未來量產中應用於Arrow Lake平台。而三星也想先下一程,將背面供電技術應用提前,原定於2027年對背面供電技術商業化,搭載於1.7nm流程,但近期爆料顯示三星將修改路線圖,最快將於2025年2nm製程應用背面供電技術。
這也意味著,三大巨頭的對決不只在2nm GAA層面,背面供電領域也將火力全開,誰能更勝一籌或成為未來對決的勝負手之一。
有分析稱,台積電的背面供電儘管比英特爾推出晚了一兩年,但其新型超級電源軌BSPDN技術將背面電源網絡直接連接到每個晶體管的源極和漏極,比英特爾PowerVia與晶體管開發分開的方案更為複雜,在面積縮放層面更為有效。
1nm或將引入高NA光刻機
細究台積電的成功之路,台積電從來就不爭“第一個吃螃蟹者”,無論是從DUV轉向EUV,還是選擇GAA,台積電均傾向於確保新技術的成熟和可靠性之後再進行部署,其“穩健」的颱風一直沿續。
以EUV為例,當三星在2018年開始在其7nm製程使用EUV之際,業界也普遍認為EUV必不可少之際,台積電依靠成熟的DUV光刻機仍成功地開闢了首條7nm產線,巧妙地避開了當時EUV光刻機的不完善和高昂成本,同時也印證了它在技術進階路線選擇上的準確判斷。直到EUV的穩定性和成熟性得到確認,才在2019年的N7+製程開始使用EUV。相較之下,三星率先採用EUV的勇氣可嘉,但由於良率問題反而讓台積電後來居上。
此外,在與三星3nm製程競賽中,台積電並沒有急於使用GAAFET,而是依舊選擇穩健的FinFET路線。儘管三星在3nm先聲奪人,但良率過低和反覆跳票讓台積電在3nm後發先至,捷報頻傳,客戶的「集體投票」即是明證。
從不冒進的台積電堅定地遵循著一步一個節點的演進策略,穩紮穩打不斷突破,如同接力賽中的優秀接力手,將前一棒的優秀成果傳遞至下一棒,在先進工藝的長跑賽中以定力和耐力持續成功登頂。接下來的問題是儘管台積電在1.6nm製程劃了高NA光刻機的“紅線”,但未來在哪一節點引入也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台積電先前公佈的路線圖顯示,基1.4nm級A14製程預計在2027年至2028年之間推出,而1nm級A10製程的開發預計將在2030年前完成。有消息指出,台積電可能會等到1nm製程上線後才會考慮使用下一代光刻機,依照目前的節點迭代速度,或在2029年至2030年間採用高NA EUV系統。
上述專家對此表示,在市場經濟中只要企業自主決定,一定是適合自己的策略。對台積電來說,後續引入高NA光刻機或是認為達到其投入和產出、以及技術成熟度的平衡點。
大陸工藝進階如何借鏡
探尋台積電最近這一系列的穩健決策,以及製程穩健的演進歷史,對於處於風口浪尖的大陸半導體產業來說,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尤其是在當下大陸在EUV光刻機獲取全面受阻的情況下,李弈建議,台積電透過深入挖掘現有EUV光刻機的潛力,可支撐未來的1.6nm工藝,而大陸代工業如何借助DUV光刻機向7nm乃至下一步5nm製程發起衝刺應當有希望,應著力在光阻、光罩、多重曝光技術等領域持續創新突破,以全面提升利用DUV實現更先進製程的可能性。
還要意識到的是,台積電的成功不僅取決於製程的持續迭代和良好的良率,客戶的信任為其持續迭代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有報告指出,在3nm時代,台積電報價超過2萬美元,較4nm/5nm代工價格高出4,000美元。這種高價讓眾多客戶望而生畏,然而蘋果仍選擇台積電代工,並包圓了起步時的所有產能。進入2nm,台積電依舊有蘋果「撐腰」。
近日蘋果首席營運長Jeff Williams訪問台積電,雙方舉辦了一場“秘密會議”,蘋果將為其自研AI晶片“包圓”台積電所有初期2nm製程產能。根據產業預測,若蘋果預定台積電2nm乃至更先進製程的首批產能,則預估蘋果將貢獻台積電營收達新台幣6,000億元約合1,345.8億元,可望再創新高。
台積電和蘋果深層的捆綁背後,是雙方互利共贏的雙向奔赴。對於大陸代工業來說,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擴展有實力的合作夥伴也是未來向前發展的必修課。
路在腳下事在人為,台積電暫緩引入高NA的戰略選擇不止是自己的實力、底氣和穩健使然,更是對大陸半導體工藝自主創新發展的一次深遠鼓舞,大陸探索出一條通往先進製程的獨特道路必有可為,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