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蝨子在傳播鼠疫方面效率很高
一項新的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人體蝨子傳播鼠疫病原菌耶爾森氏菌的效率比以前想像的要高。這支持了一種可能性,即它們可能促成了過去的疫情。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戴維-布蘭德及其同事今天(5月21日)在開放取用期刊《PLOS生物學》上發表了這些發現。
人體蝨的螢光影像,其Pawlowsky 腺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橙色/紅色)。資料來源:David M. Bland
鼠疫耶爾森氏菌是許多大流行病的罪魁禍首,包括中世紀的黑死病,當時整個歐洲有數百萬人死於黑死病。它在囓齒動物和跳蚤之間自然循環,跳蚤有時會透過叮咬感染人類;因此,跳蚤和老鼠被認為是鼠疫大流行的主要驅動力。以人類血液為食的體蝨也會攜帶鼠疫耶爾森氏菌,但人們普遍認為體蝨傳播鼠疫耶爾森氏菌的效率太低,不會對鼠疫的爆發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少數的關於蝨子傳播效率的研究卻有很大分歧。
為了幫助澄清體蝨在鼠疫傳播中的潛在作用,布蘭德及其同事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室實驗,讓體蝨吸食含有鼠疫耶爾森氏菌的血液樣本。這些實驗使用了膜飼餵器,模擬溫暖的人體皮膚,使科學家能夠在實驗室環境中研究傳播的可能性。
他們發現,體蝨在吸食了含有與實際人類鼠疫病例中相似病原體水平的血液後,會感染鼠疫耶爾森氏菌,並且能夠進行常規傳播。
他們還發現,Y. pestis可以感染體蝨體內的一對唾液腺,即Pawlowsky腺,而Pawlowsky腺受到感染的蝨子比只在消化道受到感染的蝨子更容易傳播病原體。據認為,Pawlowsky 腺會向蝨子的口器分泌潤滑劑,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在受感染的蝨子體內,這種分泌物可能會使口器沾染鼠疫耶爾森氏菌,從而在被咬傷後傳播給人類。
這些發現表明,體蝨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有效地傳播鼠疫耶爾森氏菌,它們可能在過去的鼠疫爆發中發揮了作用。
作者補充說:”我們發現,人類蝨子比人們曾經認為的更善於傳播鼠疫耶爾森氏菌,而且傳播方式不止一種。我們描述了一種基於叮咬的新機制,在這種機制中,蝨子特有的一組附屬唾液腺(稱為Pawlowsky 腺)會感染鼠疫耶爾森菌,並在吸血前將含有鼠疫桿菌的潤滑劑分泌到昆蟲的口器上。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