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潮汐:澳洲動態蒙哥馬利珊瑚礁的生態啟示
潮汐大起大落時,澳洲亞瓦賈巴島周圍的高原形暗礁就會露出水面。西澳大利亞的金伯利海岸是澳洲乃至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岸之一。在科利爾灣(Collier Bay)的蒙哥馬利礁(Montgomery Reef),退潮時水位會急劇下降,使高原形的珊瑚礁露出水面數公尺。
2024 年4 月21 日,陸地衛星9 號上的陸地成像儀-2 在漲潮時拍攝的澳洲亞瓦賈巴島周圍的蒙哥馬利礁衛星影像。
大地遙感衛星8 號上的陸地成像儀拍攝的2024 年4 月29 日退潮時澳洲亞瓦賈巴島周圍蒙哥馬利礁的衛星影像。
由於金伯利沿岸地勢平坦,呈大陸架狀,潮汐變化在這一地區尤為明顯。這對影像顯示的是2024 年潮汐漲潮時(左)和退潮時(右)的珊瑚礁。 4月21日,大地遙感衛星9號上的OLI-2(業務陸地成像儀-2)拍攝到了漲潮影像;4月29日,大地遙感衛星8號上的OLI(業務陸地成像儀)拍攝到了落潮圖像。
退潮時的生態動態
漲潮時,可以看到蒙哥馬利礁內的沙質小島和紅樹林覆蓋的主島亞瓦賈巴(Yawajaba),但礁石大部分都在水下,看不到。退潮時,水位會下降多達10 公尺(33 英尺),露出大堡礁廣闊的階梯結構和亞瓦賈巴周圍的淺潟湖網絡。
當潮水從礁石上傾瀉而下時,外流的海水會變得洶湧澎湃。有時,從礁石上傾瀉而下的白水會形成數十條小溪和小瀑布,流入礁石內更深的水道,對遊客來說是一種奇觀,對野生動物來說則是一種危險。當海水流走時,可以看到魚類、海蛇、海龜、黑礁鯊、儒艮和其他生物在珊瑚平台上翻滾。退潮時,偶爾會有動物擱淺在裸露的珊瑚礁上。
蒙哥馬利礁的地質和生物特徵
蒙哥馬利礁的結構並不完全是珊瑚的產物。它曾是由白雲岩和砂岩構成的平頂陸地台地,形成於大約18 億年前。最近,這古老的結構被一層海洋生物的外衣所包裹,尤其是菱錳礦–一種自由漂浮的珊瑚藻類,它為珊瑚礁的周邊增添了許多結構。
由幾種類型的硬珊瑚和軟珊瑚組成的群落覆蓋了約20% 的珊瑚礁表面,尤其是在水池和水道邊緣的深水區。與澳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珊瑚相比,金伯利海岸的珊瑚(如蒙哥馬利礁上的珊瑚)以異常頑強的生命力而聞名。它們已經適應了潮汐變化帶來的溫度波動,並能承受退潮時紫外線和風的照射。
但是,即使是這些堅固的珊瑚也並非堅不可摧。2016 年的海洋熱浪是第三次全球白化事件的一部分,根據科學家報告,蒙哥馬利珊瑚礁和金伯利海岸的其他珊瑚群落出現了大面積的珊瑚白化現象。
監測和未來關注
2024 年4 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證實全球珊瑚正處於第四次全球白化事件中,但蒙哥馬利礁當地尚未出現白化報告。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珊瑚礁觀測站的熱應力地圖顯示,2024 年5 月中旬,西澳大利亞西南部和靠近赤道地區的珊瑚面臨更大的白化風險。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
Lauren Dauphin 利用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Landsat 資料拍攝的NASA地球觀測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