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多發的夜間酷熱明顯增加人群中風風險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夜間的極端溫度會大大增加中風的風險。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說,有了這些發現,人們就能在越來越熱的夜晚中更好地保護自己。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和第三大致殘原因,是一種常見的使人衰弱的疾病。雖然人們對高血壓、糖尿病、飲酒和高膽固醇等風險因素知之甚少,但對環境溫度(尤其是夜間溫度)如何影響中風風險卻知之甚少。
因此,德國慕尼黑亥姆霍茲大學和奧格斯堡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夜間氣溫升高與中風發生率之間的關聯。
“我們想了解夜間高溫在多大程度上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慕尼黑亥姆霍茲環境風險工作組負責人、該研究的資深作者亞歷山德拉-施奈德說。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氣候變遷正導致夜間氣溫比白天氣溫上升得更快”。
根據2020 年的一項研究,在1985 年至2017 年期間,全球暖化導致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夜間氣溫上升幅度超過了白天。研究的作者認為,這是由於雲量增加,限制了白天的氣溫,但阻止了白天的熱量在夜間散發。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奧格斯堡大學醫院神經內科在2006 年至2020 年期間收治的11037 名確診中風患者的數據。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1 歲。他們還從奧格斯堡當地氣象站獲得了每小時的氣溫、相對濕度和氣壓數據。
極熱夜採用所謂的”熱夜過量”(HNE)指數進行分類,該指數衡量夜間氣溫超過某一臨界值的程度。具體來說,閾值被定義為15 年研究期間每日最低氣溫的5%(第95 百分位數),即14.6 °C (58.3 °F)。如果氣溫升至該數值以上,則認為當晚非常炎熱。
研究人員將研究時段分為兩段:2006 年至2012 年及2013 年至2020 年。溫暖時期(5 月至10 月)的日平均氣溫從前期的14.5 °C(58.1 °F)升至後期的14.8 °C(58.6 °F),從統計學角度看,升幅並不顯著。日最高氣溫也略有上升,從19.6 °C(67.3 °F)升至20.3 °C(68.5 °F)。雖然氣溫上升幅度不大,但近期的平均HNE 卻大大增加,夜間高溫日數從前期的79 天增加到後期的82 天。
在分析夜間酷熱與中風發生之間的潛在關係時,研究人員發現,夜間酷熱會使中風風險增加7%。與早期相比,近期的風險也明顯增加。從2006 年到2012 年,中風病例每年增加2 例,而從2013 年到2020 年,則增加了33 例。
“老年人和女性的風險尤其高,在炎熱的夜晚之後,在診所確診的主要是症狀輕微的中風,”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何成說。 “我們的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城市規劃和醫療系統的調整對於降低夜間氣溫升高帶來的風險極為重要。”
高溫可以致命,尤其是對老人、小孩和有疾病的人。在城市地區,混凝土和瀝青在白天發熱,到了晚上才慢慢釋放熱量;這就是”城市熱島”效應。再加上出於安全考慮,人們害怕在夜間打開窗戶,這意味著家中很快就會變得非常炎熱。
2003 年,持續三週的熱浪襲擊了歐洲,估計有7 萬人死亡。在美國,包括洪水、颶風和龍捲風在內的所有自然災害中,高溫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
本研究有其限制。也就是說,氣象資料僅從一個室外監測站取得,可能無法準確反映研究區域內不同地區的溫度。此外,室內溫度可能與室外溫度不同,但由於研究僅限於較溫暖的月份,因此差異可能不太明顯。在您問”他們為什麼不開空調”之前,據估計只有3%的德國住宅安裝了空調。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為他們的發現尋找實際應用,包括降低城市熱島的強度。重要的是,他們說他們的研究突出了另一個可預防的中風風險因素,為進一步研究打開了大門。
這項研究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