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壓力可能使我們在面對不公義時更傾向於持利他主義
一項研究顯示,在目睹不公現象時所承受的壓力可能會使大腦偏向利他行為,例如幫助受害者而不是懲罰罪犯。這項研究對參與壓力下決策任務的人進行了fMRI掃描,結果顯示大腦活動發生了變化,更傾向於利他選擇,凸顯了壓力對道德決策的複雜影響。
在腦部掃描過程中,參與旁觀者介入任務的人與沒有壓力的人相比,有壓力的人表現出獨特的神經活化模式,更有可能幫助受害者。
根據最近發表在《PLOS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在觀察不公現象時經歷壓力可能會使大腦傾向於利他主義。這項研究由中國北京師範大學的王華根及其同事完成。
與幫助他人相比,懲罰他人需要付出更多的認知努力。研究表明,當人們在壓力下目睹不公正的行為時,往往會表現得無私,寧願幫助受害者也不願懲罰罪犯。這與不同的大腦網路驅動直覺、快速決策和深思熟慮、緩慢決策的理論相吻合,但旁觀者的大腦在壓力情況下如何在幫助和懲罰他人之間做出權衡還不清楚。
為了更了解在面對不公正時驅動第三方介入的神經過程,Wang及其同事招募了52名參與者,讓他們在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儀上完成一項模擬的第三方幹預任務,在這項任務中,他們觀看某人決定如何在自己和另一個角色之間分配一筆現金,而後者必須被動地接受提議。
然後,參與者決定從第一個角色拿走錢,還是給第二個角色錢。其中約一半的參與者在開始任務前將雙手浸入冰水中三分鐘,以誘發壓力。
急性壓力降低了第三方懲罰違法者的意願和懲罰的嚴厲程度,增加了他們幫助受害者的意願。圖片來源:Huagen Wang (CC-BY 4.0 )
在極端不公平的情況下,即參與者目睹某人保留了本應與他人平分的絕大部分現金時,急性壓力會影響決策。研究人員觀察到,當壓力過大的受試者選擇懲罰罪犯時,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的活化程度較高–此腦區通常與思考和決策有關。計算模型顯示,急性壓力會減少對懲罰的偏好,進而提高人們幫助受害者的可能性。
作者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幫助受害者相比,懲罰他人需要更多的深思熟慮、認知控制和計算。這些結果與越來越多的證據相吻合,這些證據表明,壓力過大的人往往會採取更合作和慷慨的行動,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將更多的認知資源用於決定如何幫助受害者,而不是懲罰犯罪者。
作者補充說:”急劇的壓力使第三方乾預從懲罰施暴者轉向幫助受害者”。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