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宣布腦機試驗開始招募第二名患者首個植入對象講述生活巨變
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的創辦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后,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患者。作為整件事的技術背景,Neuralink開發的N1 Implant需要透過手術放置在使用者頭骨中,設備透過連接超過1000個電極,直接植入大腦接收神經元訊號,使植入者光憑「意念」就能操作電腦、手機。
(來源:X)
目前這類設備主要應用在癱瘓患者身上,馬斯克也曾表示,希望將適應症擴展至聽力、視力受損族群,最終幫助「人類與人工智慧結合」。
經過多年的試驗和打磨(以及許多爭議),美國FDA終於在去年點頭允許Neuralink展開人體實驗。首名參與實驗的患者諾蘭·阿博(Noland Arbaugh)在今年1月底完成植入。他也首次發聲,詳細描述了參與試驗後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回應了先前「電極脫落」的傳言。
生活·巨變
2016年的那個夏天,22歲的諾蘭只是個普通的德州大學生。在一次湖邊玩耍時,他撞傷了脊椎,導致脖子以下全部癱瘓。自那以後,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需要透過向管子裡吹氣操縱電動輪椅,而為了操作iPad,他的解決方法是叼著一根棍子敲擊螢幕。
(諾蘭示範用棍子使用iPad,來源:Neuralink)
去年9月,當Neuralink開始招募首個實驗對象後,諾蘭接到了前室友的電話,兩人商量後填寫了線上問卷。 Neuralink第二天就聯繫了諾蘭,並安排了後續的線下檢查。
最終,諾蘭在當地時間今年1月28日接受了手術植入,馬斯克也趕到現場見證這段歷史性的時刻。
Neuralink解釋稱,植入物透過收集大腦神經元發射的數據來運作,借助AI的幫助,將特定的神經元活動模式與特定動作相匹配,並將其轉化為在電腦上發生的動作。簡而言之,自那一刻開始,諾蘭就擁有了使用「意念」操作電腦的能力。
經過了最初的適應後,諾蘭逐漸適應了透過腦波操作電腦的能力。他已經可以一邊與人聊天,一邊在電腦上下棋。除了瀏覽網站、購物等常規操作外,諾蘭也能夠更輕鬆地在電腦上玩戰棋遊戲《文明》。
他甚至能坐在電視機前玩《超級瑪利歐賽車》,操作遊戲裡的賽車和道具,難度顯然遠大於點擊螢幕上的某個點。
不完美的開始
然而,諾蘭大腦的植入物很快就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變化。
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測試後,諾蘭發現自己對電腦遊標的控制開始變得不夠精確,同時他的意念與顯示在電腦上的變化延遲也變得越來越大。對於這個現象,目前的解釋是植入諾蘭腦中的電極出現了超出預期的位移,影響了他的思維與電腦之間的連結。
對於這種超出預期的變化,潛在的原因包括人類大腦比動物大許多,所以更容易晃動;諾蘭的顱骨比一般人要厚一些,也可能影響植入物定位的方式。
面對諾蘭的「超能力」快速失效,Neuralink迅速採取應對行動。軟體工程師調整了神經元記錄資料的演算法,並對資料分析和傳輸至電腦的方式進行了更改。至少從目前來看,諾蘭又迅速地回到了那個可以一邊聊天、一邊操作電腦的狀態。
諾蘭表示,他現在每天要使用這款植入物10-12小時,只有在設備充電或他睡覺時才會讓它休息。近期,他開始使用植入物控制的遊標在螢幕上追蹤字母,這是訓練AI識別他思考詞彙的第一步。長期來看,他希望能成為奇幻小說家。
就目前而言,諾蘭也希望能夠找到一種透過這次經歷謀生的方式,減少家人的負擔。他希望能夠賺到足夠的錢,為母親打造一棟新房子。
根據諾蘭與Neuralink的協議,他會在植入設備後1年內向公司提供數據,之後他們會討論下一步是否要停用或移除設備。但諾蘭表示,他更想要保留這個設備,並在下一代產品準備好時升級腦中的介面。
諾蘭說:“我打賭下一個得到這東西的人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一旦你嘗試使用它,就停不下來了。這款設備真是讓我震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