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畜共患病之謎:中世紀歐洲松鼠與痲瘋病之間的聯繫
皮膚斑點、畸形鼻子、潰瘍:痲瘋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會帶來一些嚴重的症狀。這種名為麻風分枝桿菌的細菌每年仍會感染約20 萬人,尤其是在全球南部地區,但它在歐洲也有悠久的歷史。由古生物學家Verena Schünemann 教授(巴塞爾大學,前蘇黎世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考古發現,確定紅松鼠(Sciurus vulgaris)是中世紀英格蘭麻風桿菌的宿主。
研究人員還發現,中世紀松鼠體內的麻風桿菌與從同一地區的中世紀人類骨骼中分離出的麻風桿菌密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3日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
從松鼠到人類還是相反?
Schünemann說:『這種相似性向我們表明,當時麻風病細菌很可能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不過,她強調說,根據目前的知識,還不清楚這是如何發生的。我們不知道是松鼠感染了人類,還是人類將疾病傳染給了動物。
在中世紀,人類與松鼠之間肯定有許多接觸點。其中一個重要面向是毛皮貿易,它為社會上層提供了非常搶手的松鼠毛皮。特別是在11 世紀和12 世紀,松鼠毛皮製成的整件大衣被用於皇室家族。此外,松鼠也被當作寵物飼養在皇家宮廷和修道院。
14 世紀早期的《盧特雷爾詩篇》中,一位女士與一隻戴著鈴鐺項圈的寵物松鼠玩耍。資料來源:大英圖書館Board Ms Add.MS 42130 f. 33r
20 毫克的基因分析
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是英格蘭南部的溫徹斯特市。基因分析所需的材料來自該市兩個不同的考古遺址。人類遺骸是從以前的麻風病院(專門為麻風病人提供治療的機構)提取的。研究人員能夠對中世紀的松鼠進行研究,要歸功於在一家前剝皮店發現的手骨和腳骨。 「我們在松鼠細小的手骨和腳骨上進行了基因分析,這些骨頭的重量在20 至30 毫克之間。」研究的第一作者克里斯蒂安-烏爾班(Christian Urban)解釋說。
對研究人員來說,這些結果對於預測未來的痲瘋病尤其重要。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還不完全清楚麻風病是如何傳播的。 Schünemann 說:”我們的’一體健康’方法優先考慮的是更多地了解動物在過去疾病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對古老的動物和人類菌株進行直接比較使我們能夠重建潛在的傳播事件,並有助於對該疾病的長期人畜共患病可能性做出結論。
因此,這些研究結果對今天很有意義,因為動物作為麻風病的宿主仍然很少受到關注,儘管它們對了解麻風病目前的頑固性很重要,儘管人們曾試圖根除麻風病。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