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薩胡爾探路者:原住民遷徙研究的新視角
雪梨大學進行的新研究揭示了澳洲和新幾內亞原住民的遷徙模式,以及他們在人類到達當時統一的薩胡爾大陸後的四萬年間的居住地。這塊大陸包括今天的澳洲、塔斯馬尼亞和新幾內亞。研究人員利用動態模型繪製了地形變化圖,更準確地描繪了最早人類在撒胡爾居住的地區。
由雪梨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特里斯坦-薩勒斯(Tristan Salles)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了一個模型,將人類遷徙期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地形演變考慮在內。這種新方法改進了主要依賴考古發現的傳統移民研究。薩勒斯強調了考慮地質變化的重要性,他說:「在評估人類如何在大陸上傳播時,有一個方面被忽視了,那就是地球表面在人類遷徙過程中發生的演變」。
結合南北遷徙入口,預測3.5 萬年前整個薩胡爾地區的人類存在。圖片來源:Tristan Salles/《自然》
景觀演進模型的啟示
研究人員利用現有的地形演變模型,詳細描述了7.5 萬年前到3.5 萬年前的氣候變遷。該模型為了解第一批狩獵採集者在穿越撒胡爾遷徙時遇到的地形和環境提供了新的視角。他們進行了數千次模擬,勾勒出從兩個主要入口進入撒胡爾的潛在遷徙路線:一條穿過西巴布亞的北線和一條來自帝汶海大陸架的南線。
考古遺址與移民模式的相關性
他們的研究結果支持了現有的考古證據,強調了在Ngarrabullgan 洞穴、Puritjarra 岩石避難所、Riwi 洞穴和Carpenter’s Gap 1 岩石避難所等重要地點出現人類居住的可能性很高。據估計,遷徙速度介於每年360 公尺至1.15 公里之間,因進入點和到達時間而異。研究還表明,人類定居者會利用卡彭特利亞湖周圍的河流走廊向整個大陸內部擴散。
主要作者:雪梨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Tristan Salles。圖片來源:Stefanie Zingsheim/雪梨大學
生態多樣性與遷移走廊
研究還揭示了從高海拔熱帶森林和亞熱帶稀樹草原到半乾燥林地和草原等多種多樣的內陸棲息地。有趣的是,研究表明,沿著河流和海岸線的遷徙浪潮呈放射狀,與已知的遷徙走廊一致。這些發現與機理模擬相結合,有助於確定新的考古興趣區,從而有可能指導未來的調查並降低相關成本。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