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發的CSRD材料局部無序技術可望縮短電池充電時間增加能量儲存能力
是什麼決定了電池的循環壽命?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如何延長電池的循環壽命?由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氧化物陰極材料中的局部無序會增加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次數。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雜誌。
不穩定的電極
充電電池是能源轉型的關鍵要素,尤其是在再生能源越來越多的今天。在多種可充電電池中,鋰離子電池是功能最強大、應用最廣泛的電池之一。為了使其電氣連接,通常使用層狀氧化物作為電極。然而,當電池充電時,它們的原子結構會變得不穩定。這最終會影響電池的循環壽命。
局部失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電化學能量儲存”小組與國際研究人員合作。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王啟迪,他介紹說:”用作鋰離子電池陰極材料的層狀氧化物是整齊有序的。我們進行了一項結構設計研究,透過改進合成方法在這種材料中引入化學短程無序。
有序的層狀結構是鋰(Li)離子陰極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充電過程中,本質上脆弱的缺鋰框架很容易受到晶格應變、結構和/或化學機械退化的影響,導致容量迅速下降,從而縮短電池壽命。在此,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透過在氧化物陰極中整合化學短程無序(CSRD)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它涉及晶格中元素在空間維度上的局部分佈,跨越幾個最近鄰間距。這是在結構化學基本原理的指導下,透過改進的陶瓷合成過程實現的。
為了證明其可行性,研究人員展示了CSRD 的引入如何對層狀氧化鋰鈷陰極的晶體結構產生重大影響。這表現在過渡金屬環境及其與氧氣的相互作用上,有效防止了鋰去除過程中晶體板的有害滑動和結構退化。同時,它也會影響電子結構,進而提高電子導電性。
這些特性對鋰離子儲存能力大有裨益,可顯著提高循環壽命和速率能力。此外他們還發現CSRD 可以透過改進化學共摻雜的方式引入其他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這進一步說明了CSRD 在增強結構和電化學穩定性方面的潛力。這些發現為氧化物陰極的設計開闢了新的途徑,幫助深入了解了CSRD 對先進功能材料晶體和電子結構的影響。
經過200 次充電/放電循環後,結構穩定性的提高幾乎使電池的容量保持率翻了一番。圖片來源:Roy Borghouts Fotografie
循環壽命更長,充電時間更短
結構穩定性的提高使電池在200 次充電/放電循環後的容量保持率幾乎翻了一番。此外,這種化學短程無序增加了電極中的電荷轉移,從而縮短了充電時間。研究小組對鋰鈷氧化物(LiCoO2)和鋰鎳錳鈷氧化物(NMC811)等成熟的商用陰極展示了這些優勢。
關鍵材料
這些成果可能會催生新一代鋰離子電池,其製造成本更低,壽命期間單位能量儲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小。研究團隊下一步將研究是否可以利用相同的材料設計原理,並以較不稀缺的原料製造陰極。論文的資深作者馬尼克斯-瓦格馬克(Marnix Wagemaker)說:”鈷和鎳都是所謂的能源技術關鍵材料,減少電池中這些材料的使用將是一件好事。”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