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業在人工智慧問題上存在分歧
主流新聞機構正在採取截然相反的做法,讓自己的業務免受人工智慧的威脅–有些選擇與人工智慧公司合作,有些則起訴它們。與音樂和圖書出版商不同,新聞機構在爭取版權保護的鬥爭中很難統一戰線,這可能會削弱他們與大科技公司談判內容許可的籌碼。
新聞動態本週早些時候,有八家著名的美國地區性報紙與《紐約時報》和其他新聞機構一起起訴ChatGPT 母公司OpenAI 和微軟侵犯版權。新的訴訟為《紐約時報》的主張增添了砝碼。到目前為止,《紐約時報》是唯一一家對人工智慧公司的版權侵權行為採取法律行動的大報。 The Intercept、Raw Story 和AlterNet 等較小或較新的媒體也起訴了OpenAI 和微軟。
其他幾家大型新聞出版商,包括《金融時報》、美聯社和阿克塞爾-施普林格(Axel Springer)則選擇與人工智慧公司達成價值每年數百萬美元的有償協議,從而削弱了《紐約時報》關於其應獲得數十億美元損害賠償的論點。該地區報紙的訴訟與《紐約時報》的訴訟在同一地區提起。如果選擇同一位法官來監督這兩起案件,訴訟雙方可以選擇將兩起申訴合併。
《紐約時報》在訴訟中擁有一定的籌碼,因為被起訴的公司數月來一直在積極嘗試與該報達成交易。
本週起訴OpenAI 和微軟的八家報紙以及許多其他新聞公司,根本沒有與這些人工智慧公司積極討論過授權協議。人工智慧公司可能不需要從每家出版商那裡獲得新聞內容許可,這取決於他們需要訓練或為其大型語言模型提供資訊的內容類型和數量。
ChatGPT 開發商OpenAI 這樣的人工智慧開發人員通常不會分享他們在訓練模型時使用的內容細節。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說自己在合理使用”可公開取得的”數據。但許多出版商認為,他們正在派出爬蟲,並採集本應由他們付費的受版權保護的資料。
在數位時代,新聞機構沿著不同的道路發展,使得許多新聞編輯室在與人工智慧公司談判時,目標相互衝突:
- 以廣告為基礎的新聞企業依賴透過搜尋發送的訪客,他們擔心科技公司會利用他們的內容來完善基於人工智慧的服務,而這些服務只會為用戶提供訊息,卻不會發送流量。
- 像美聯社這樣的授權企業,與人工智慧公司達成交易的損失較小,因為它們的大部分收入已經來自於提供內容存取權的交易。
- 對於希望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人工智慧公司來說,擁有數十年內容的老牌新聞公司的檔案可能非常有價值,而發布大量新聞的新公司則可以幫助人工智慧提供者提供即時數據和見解。
- 擁有大量視訊檔案的新聞出版商(如廣播公司和有線電視網絡)比基於文字的企業略勝一籌,因為視訊檔案通常不太容易被機器人抓取。
目前,出版商很難找到與人工智慧公司合作的最有利可圖的方式,因為沒有市場幫助買賣雙方就費率達成協議。一些出版商正尋求與TollBit 等公司合作,TollBit 正在建立一個市場,將人工智慧機器人和搜刮工具與出版商經過驗證的內容連接起來,並收取動態費用。福斯公司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類似的市場工具,以幫助出版商追蹤其內容何時被收集,以便更好地與人工智慧公司進行談判。為了規避風險,美聯社在與OpenAI簽訂的授權協議中規定,如果未來有其他出版商與OpenAI 達成更好的協議,美聯社有權重新設定賠償條款。
在新聞業分頭行動的同時,科技公司並沒有等待支付條款的談判,無論是在法庭上還是在市場上–他們已經著手獲取他們需要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