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發現紅松鼠是中世紀痲瘋病病原體的帶原者
溫徹斯特的一項研究發現,中世紀的英國紅松鼠是麻風病致病分枝桿菌的重要宿主,這影響了我們對麻風病歷史及其在人類和動物之間傳播的了解,表明人類與動物在疾病傳播上有著複雜的歷史互動關係,對今天了解人畜共通傳染病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今天(5 月3 日)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報告說,來自英國中世紀城市溫徹斯特考古遺址的證據表明,英國紅松鼠曾是麻風分枝桿菌的重要宿主,而麻風分枝桿菌會導致人患痲瘋病。
「透過基因分析,我們能夠確定紅松鼠是痲瘋病的第一個古老動物宿主,」資深作者、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維雷娜-舒恩曼(Verena Schuenemann)說。 “我們發現的中世紀紅松鼠菌株與來自同一城市的中世紀人類菌株的親緣關係比從受感染的現代紅松鼠身上分離出的菌株更為密切。總體而言,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中世紀時期,麻風桿菌菌株在人類和紅松鼠之間獨立循環”。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英國萊斯特大學的薩拉-英斯基普(Sarah Inskip)說:”我們的發現凸顯了將考古材料,特別是動物遺骸,用於研究這種疾病的長期人畜共患病可能性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對古人類和動物菌株進行直接比較,才能重建潛在的跨時間傳播事件。
麻風病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至今仍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流行。雖然科學家已經追溯了導致麻風病的分枝桿菌的進化史,但他們並不知道麻風病在過去是如何從動物身上傳播給人類的,只知道英格蘭的紅松鼠可能是麻風病的宿主。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25 個人類樣本和12 個松鼠樣本,在溫徹斯特的兩個考古遺址中尋找麻風桿菌。這座城市因其麻風病院(麻風病人的醫院)和與毛皮貿易的聯繫而聞名。在中世紀,松鼠皮毛被廣泛用於裝飾和縫製服裝。許多人也飼養松鼠,在野外捕捉野生松鼠作為小松鼠,並將它們作為寵物飼養。
研究人員對代表中世紀麻風桿菌菌株的四個基因組進行了定序和重建,其中一個來自紅松鼠。為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而進行的分析發現,它們都屬於麻風桿菌家族樹上的一個分支。他們還發現松鼠菌株與從中世紀人的遺骸中分離出來的新菌株之間存在密切關係。他們報告說,中世紀松鼠菌株與中世紀溫徹斯特人類菌株的關係比與英格蘭現代松鼠菌株的關係更為密切,這表明在中世紀,這種感染是以一種以前從未發現過的方式在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
“麻風病的歷史遠比以前想像的要複雜得多,”Schuenemann 說。 “過去沒有考慮過動物在麻風病傳播和擴散過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因此,在考慮到這些宿主之前,我們對麻風病歷史的了解是不完整的。這一發現與今天息息相關,因為我們仍然沒有考慮到動物宿主,儘管它們對於理解麻風病在當代的持續存在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在COVID-19 之後,動物宿主正成為了解疾病出現和持續存在的關注焦點,”Inskip 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人畜共患病由來已久,它們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們產生重大影響。”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