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新測試顯示小鼠的思維方式與嬰兒相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類和動物學習的神經科學家基肖爾-庫奇博特拉(Kishore Kuchibhotla)長期與小鼠打交道,他想知道為什麼囓齒類動物在測試中往往表現不佳,而它們卻知道如何取得好成績。透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並充當”小鼠心理學家”的角色,他和他的團隊找出了原因。
科學家發現,小鼠在學習任務中表現出策略性行為,它們採取探索性行動,這些行動最初看起來像是錯誤。透過實驗,研究表明,小鼠會測試假設,並根據結果調整策略,這挑戰了將動物錯誤視為單純錯誤的傳統觀點。對動物認知的這項洞察不僅揭示了小鼠是如何思考的,而且與人類的非語言學習有相似之處,為進一步研究戰略思維的神經基礎鋪平了道路。
他說:「知識與表現之間的這種差距,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動物正在進行一種探索–動物的所作所為非常聰明。很難說動物是在做假設,但我們的觀點是,動物和人類一樣,可以做假設,它們可以檢驗假設,並可能使用更高級的認知過程來做假設。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加深了我們對動物認知的理解,並可能有助於確定制定策略的神經基礎。
庫奇博特拉的實驗室先前發現,動物對任務的了解遠遠超過它們在測試中表現出來的程度。對於這種差距背後的原因,研究小組有兩種理論。要不是小鼠因為壓力過大而犯錯,就是它們在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探索和測試它們的知識。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庫奇博特拉和學習神經科學的研究生朱子怡想出了一個新實驗。
小鼠聽到了兩種聲音。聽一種聲音時,它們應該把輪子向左轉。聽到另一種聲音時,它們要把輪子轉到右邊。當小鼠的表現正確時,它們會得到獎勵。
研究人員觀察到,當小鼠在連續試驗中聽到其中一種聲音時,會將方向盤向左轉一下,然後再轉到右邊,看似犯錯,實則有目的性。
在連續的試驗中,小鼠會把方向盤向左轉一下,然後又轉到右邊,看似犯錯,但其實很有策略。資料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庫奇博特拉說:”我們發現,當動物進行探索時,它們會採取一種非常簡單的策略,那就是’我先往左走一會兒,弄清楚情況,然後再換個方向,往右走一會兒’。
朱補充說:”動物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通常被認為是錯誤。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新的見解,並非所有錯誤都是一樣的。”
如果不考慮獎賞,研究小組就能更了解囓齒動物的行為。當小鼠做出了正確的反應但沒有得到獎勵時,它在重新測試時會立即加倍做出正確的反應。
“如果動物有任務的內部模型,那麼沒有獎勵就應該違反它的預期。如果是這樣,它就會影響後續試驗的行為。這正是我們的發現。在隨後的試驗中,動物的表現會好很多,”庫奇博特拉說。 “動物會說,’嘿,我本來以為會得到獎勵,但我沒有,所以讓我測試一下我的知識,讓我利用我的知識,看看它是否正確'”。
如果動物沒有任務的內部模型,就不會有違反任務的預期,小鼠就會一直表現不佳。
庫奇博特拉說:”在學習的早期,動物就有一個期望值,當我們違反它的期望值時,它就會改變策略。它的策略出乎意料”。 “
小鼠的這種策略與不會說話的人類嬰兒的學習方式類似。庫奇博特拉說,兩者都具有很強的探索性,都能以各種方式檢驗假設。在實驗過程中,他”有點像小白鼠心理學家”來解釋它們的行為。就像與不會說話的嬰兒打交道一樣,他不得不僅從行為中推斷出潛在的心理過程。
他說:「這就是這個計畫的真正樂趣所在,試著弄清楚老鼠在想什麼。你必須從動物的角度去思考」。
下一步,研究小組希望確定戰略思維的神經基礎,以及這些戰略如何在不同動物之間進行比較。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