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元電子作價近49億元出售子公司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總部位於中國台灣的晶片測試龍頭京元電子宣布以48.85億元人民幣出售旗下京隆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全部股權(92.1619%),預計今年三季完成交易,資金將以於其台灣地區的投資,徹底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同一天,通富微電發佈公告,與蘇州工業園區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等各方共同收購京隆科技,交易完成後通富微電將持有京隆科技26%的股權,蘇州工業園區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將持有京隆科技26%的股權,蘇州欣睿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持有京隆科技蘇州廠14.9811%的股權,上海國資國企綜改試驗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持有京隆科技2%的股權。
隨著大陸封測產業市場規模與技術實力突飛猛進,以及地緣政治影響喜愛,這是近兩年來繼日月光、力成、Qorvo、南茂、菱生等外資封測廠先後拋售大陸資產後,又一台資測試龍頭決絕離開大陸市場。
地緣政治or競爭力減弱?
京隆科技於2002年9月30日成立,台灣地區最大的晶片測試廠商京元電子以此為據點開始進軍新興的大陸市場。 2005年,京元電子還在蘇州成立了另一家子公司蘇州震坤科技,主要做封裝業務,在2019年時與京隆科技合併,成為京隆科技的全資子公司。
得益於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快速發展,到2016年,京隆科技整體營收超過5億人民幣。到了2019年,根據京元電子財報揭露,京隆科技2019年合併營收27.24億元,年增達62.3%。京隆科技營收約90%為大陸本地客戶,高速成長的業績表現,也讓京元電子在2021年規劃京隆科技申請A股上市,京隆科技曾於去年12月1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了這項計劃,規劃在未來幾年內於科創板完成IPO上市。
同時,京隆科技也持續加大於當地的投資。 2022年,京隆科技投資的積體電路高階晶片先進測試專案正式開工,佔地約70畝,總投資約40億元,將導入CMOS影像感測器、高階系統級AI晶片、射頻/無線晶片、車規自動駕駛晶片、5G基地台晶片等高階產品先進測試產品線,計畫2024年建成投產,2029年達產。
然而通富微電的收購公告中顯示,2022年與2023年京隆科技營收分別為21.00億元、21.50億元;淨利分別為4.61億元、4.23億元。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京元電子營收並未顯著成長。
京元電子副總經理暨財務長趙敬堯在記者會中指出,近年來地緣政治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版圖造成衝擊,加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科技限制及貿易實體清單、部分產品禁售的措施影響,半導體製造在中國大陸的生態環境產生變化,市場競爭日益嚴峻。京元電子充分考慮京隆科技所處環境,並衡量未來營運發展成長策略規劃和財務資源有效運用,董事會作出此時退出大陸半導體製造業務的決議。
京元電子方面也強調,本次交易金額,扣除相關稅賦等影響後,淨現金流入約166億元新台幣,資金匯回中國台灣後,在運用上除了加快建造廠房設備,充實營運資金外,將投資更高階的測試技術研發及擴充高端測試設備。該公司近期宣布將集中資源投入中國台灣半導體製造供應鏈,並與客戶及供應商密切合作,強化Fabless公司先進製程產品的測試服務和IDM廠加大委外代工的訂單,創造營收及獲利的更高成長空間。
台媒分析稱,大陸近幾年成熟製程晶圓產能及封測產能都已明顯過剩,但大陸半導體從業人員仍在持續擴產中,預計二至三年後,大陸成熟製程晶圓及封測產能過剩情況將更為嚴峻,因而京元電子決定此時退出大陸市場。
台灣籍資深半導體人士大可(化名)向集微網透露,事實上,京隆科技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地緣政治風險,而是隨著大陸本地土廠商的崛起,漸漸無法和內地的封測廠競爭了。他指出,先進封裝需求強勁成長,CoWoS等2.5D/3D封裝需求及市場佔比持續增加,再加上大陸封測產業競爭激烈,除非轉向先進封裝,否則利潤都很低。 “京隆科技並未開展這方面的業務,壓力會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台灣在專業晶片測試領域中同樣具有領先優勢,如京元電子、矽格、欣銣等。綜觀大陸晶片測試產業格局,同樣以台資企業為主,前幾年在大陸積體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之下。台灣專業廠商紛紛開始在大陸積體電路產業鏈的配套佈局,如日月光、矽品、京元電子都在華東成立全資子公司。
隨著大陸5G通訊、人工智慧、汽車電子和物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成為半導體市場未來成長的動能,大陸的台系晶片測試廠商不斷加大投入。 2017年1月,台灣欣驒在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南京欣銣(註冊資本4,500萬美元,計畫總投資1.35億美元),目標興建27,500平方公尺廠房,購置相關測試設備600台(套); 2019年7月,台灣銀行等金融機構向京元電子授信5.52億元人民幣,投資於全資子公司蘇州京隆,用於購買設備擴充產能;2019年9月,台灣矽格在蘇州成立矽興(蘇州)積體電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4,500萬美元,計畫總投資1億美元)建設測試基地,以佈局大陸晶片測試市場。
大陸晶片測試產業方興未艾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積體電路市場之一,積體電路產量穩定提升。工信部統計顯示,2023年國內積體電路產量3,514億塊,較去年同期成長6.9%。今年前兩個月,積體電路產量704.2億塊,年增16.5%。晶片製造規模的提升,推動了我國晶片測試產業規模的持續成長。
晶片測試在積體電路產業鏈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每顆晶片都需100%經過測試才能交付到市場終端。透過晶片產品的電壓、電流、時間、溫度、電阻、電容、頻率、脈寬、佔空比等參數的專業測試,才能夠驗證晶片是否符合設計的各項參數指標,確認在晶圓製造和晶片封裝的過程中是否有瑕疵。只有經過測試合格的成品晶片才能應用於終端電子產品,真正體現出積體電路測試所扮演的守門員角色。因而晶片測試在產業鏈中的作用越來越關鍵。
目前目前國內積體電路測試服務供應商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封測一體公司以大陸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甬矽電子;外資的日月光(及其收購的矽品)和美資公司安靠等龍頭企業。他們在提供晶片封裝服務之際配套進行晶片測試,優勢在於規模大、融資能力強、擴張彈性大等。
2,華虹宏力、中芯國際、上海華力等晶圓代工企業會配備一定的晶圓測試能力,主要滿足晶圓交付必須的允收測試(Wafer Acceptance Test)及部分特殊產品的測試需求。不過晶圓廠提供的測試服務一般可選擇的測試平台相對較少,匹配度欠佳,交期偏長,測試成本相對較高,目前業內發展出一些第三方晶圓測試企業,如偉測、華嶺股份等,晶圓廠通常也會與這些第三方晶圓測試廠合作。
3,IDM廠商自主設計晶片,同時也會自建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產能,但是一般不接受外部訂單,僅服務自身。例如士蘭微2005年建立了杭州濱江測試工廠,為集團內部元件和電源類產品提供測試服務;紫光集團2018年完成對宏茂微(台灣南茂的大陸封測子公司)的收購,為其記憶體產品線提前進行業務佈局;上海貝嶺則先後放棄晶圓製造和晶片測試,只保留測試分析實驗室用於前期研發驗證。
4,部分晶片設計公司為了滿足相對特殊的測試需求自行投資建造測試廠。例如格科微電子在浙江嘉善投資建立其CIS產品的專用測試工廠、國內多家研究所(58所、772所等)建立自研特殊應用晶片的測試基地。
5,第三方專業測試服務廠商,以台資企業在大陸的子公司為主,如蘇州京隆、南京欣銣等,大陸企業偉測、利揚晶片、華嶺股份等近年來也成長迅速。這類測試廠可以主動選擇市場和產品領域,具備測試方案開發能力,設備配置更有針對性和相容性,可以靈活調配產能,但是整體規模佔比較小。
獨立第三方晶片測試佔整個積體電路產業規模仍然較小,無法滿足眾多晶片設計公司的量產測試需求,這一現狀已成為我國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瓶頸。隨著先進製程的整合度和電路的複雜度日益攀升,產品進入高效能CPU、GPU、NPU、DSP和SoC時代,測試費用越來越高,市場對獨立第三方專業測試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與台灣測試公司相比,大陸本土的測試企業具有區位和文化優勢,目前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市場之一,大陸的晶片設計公司也迎來高速成長。由於晶片設計公司需要與積體電路測試公司進行密切合作,在測試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溝通具體技術問題,考慮到晶片設計領域的技術保密性,大陸越來越多的大型晶片設計公司未來會逐漸將測試需求轉向本土廠商,優先選擇國內的測試公司。不過目前大陸第三方晶片測試業務規模前三名的公司所佔的市佔率不足4%,發展前景看好。
對於通富微電而言,收購京隆科技將為其高階積體電路專業測試領域帶來更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2023年,通富微電實現營業收入222.69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1.69億元。京隆科技的營收規模雖然不如通富微電,但是獲利能力要顯著高於後者,顯然,取得京隆科技部分股權還將大幅提升通富微電的利潤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