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北極可能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出現大量“無冰地區”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項研究預計,北極地區夏季無冰日會比以前想像的要早,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在所有排放情境下,這都可能發生在2020 年代末到2030 年代之間。這項研究強調了降低排放量以減輕對北極野生動物、沿海社區和全球氣候的影響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指出了北極海冰在大氣二氧化碳減少後迅速恢復的恢復能力。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最近的一項研究,在未來幾年內,北極地區可能會出現幾乎完全沒有海冰的夏天。
這項發表在《自然-地球與環境評論》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北極地區首個無冰日的出現時間可能會比之前的預測提前10 多年,先前的預測側重於該地區何時會出現一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無冰期。這一趨勢在所有未來排放情境下都是一致的。
到本世紀中葉,北極地區在海冰覆蓋率最低的9 月可能會出現整整一個月沒有浮冰的情況。到本世紀末,根據未來的排放情況,無冰季節可能每年持續數月。例如,在高排放或”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地球最北端地區甚至會在冬季的某些月份持續無冰。
北極”無冰”的定義
對科學家來說,北極無冰並不代表水中沒有冰。
相反,研究人員稱,當海洋中的冰面積小於100 萬平方公里(38.6 萬平方英里)時,北極地區就是無冰地區。這一臨界值不到20 世紀80 年代該地區季節性最小冰覆蓋面積的20%。近年來,北冰洋9 月最小海冰面積約330 萬平方公里。
亞歷山德拉-詹恩(Alexandra Jahn)是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北極和高山研究所的大氣與海洋科學副教授和研究員,她著手分析現有的海冰預測文獻。她和她的合作者還分析了來自計算氣候模型的海冰覆蓋數據,以評估北極地區未來每天可能發生的變化。
他們發現,海冰覆蓋率降到1 平方公里臨界值以下的第一天平均會比月平均值提早4 年,但最多可能提早18 年。
詹恩說:”當涉及到傳達科學家們對北極將發生的情況的預期時,重要的是要預測我們何時可能觀測到北極首次無冰的情況,這將顯示在每日的衛星數據中。 “
預測無冰條件的重要性
研究小組預測,在所有排放情境下,北冰洋可能在2020 年代至2030 年代的8 月底或9 月初首次結冰。
雅恩說,溫室氣體排放是海冰消失的主因。冰雪覆蓋面積的減少會增加海洋吸收的陽光熱量,加劇冰雪融化和北極變暖。
海冰的減少對依賴海冰生存的北極動物(包括海豹和北極熊)產生了重大影響。此外,隨著海洋變暖,研究人員擔心非本地魚類可能會進入北冰洋。這些入侵物種對當地生態系的影響尚不清楚。
海冰的消失也為生活在沿海地區附近的社區帶來了風險。賈恩說,海冰在緩衝海浪對沿海陸地的影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海冰的消退,海浪會越來越大,造成海岸侵蝕。
雖然北極無冰是不可避免的,但Jahn 說,未來的排放量仍將決定這種情況出現的頻率。在目前社會所處的中度排放情境下,北極可能只有在夏末秋初的8 月至10 月才會出現無冰狀態。但在最高排放情境下,到本世紀末,北極可能會有長達九個月的時間不結冰。
“這將使北極變成完全不同的環境,從夏季的白色北極變成藍色北極。因此,即使無冰狀態不可避免,我們仍然需要盡可能降低排放量,以避免長期無冰狀態,” Jahn 說。
好消息是北極海冰的恢復能力很強,如果大氣層降溫,它可以很快恢復。詹恩說:「與格陵蘭島花了數千年才形成的冰層不同,即使我們融化了所有的北極海冰,如果我們能在未來想出辦法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扭轉氣候變暖的趨勢,海冰也會在十年內恢復。”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