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研究人員找到無需服藥治療失眠的新方法
安眠藥是解決失眠的唯一辦法嗎?弗林德斯大學的亞歷山大-斯威特曼(Alexander Sweetman)博士認為並非如此。新研究介紹了數位CBTi 程序”臥室之窗”,它是治療失眠和併發症的安眠藥的有效替代品,可長期顯著改善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而無需服藥。
儘管有大量證據支持認知行為療法(CBTi)對失眠的療效,但由於受過CBTi 培訓的心理學家短缺,獲得這種”一線”治療的機會極為有限。
在澳大利亞,大約90% 的失眠症初級保健患者會服用安眠藥,而只有1% 的患者會被轉介給心理學家進行CBTi。
亞歷山大-斯威特曼博士。資料來源:弗林德斯大學
為了提高CBTi的可及性,減少對安眠藥的依賴,弗林德斯大學和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睡眠專家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名為”臥室之窗”的自我指導數位CBTi程序,以治療失眠症。
亞歷山大-斯威特曼(Alexander Sweetman)博士領導了今天發表在《睡眠前沿》(Frontiers in Sleep)上的最新研究。他說:”我們知道,CBTi 可以改善失眠、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接受這種治療,因為它可以減少對安眠藥或其他幹預措施的需求,而這些措施可能無法解決長期的睡眠問題。”
失眠與併發症
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兩種最常見的睡眠障礙,而且經常同時發生。大約30-40% 的失眠症患者合併有OSA,但大多數OSA 患者仍未被診斷和治療。
斯威特曼博士說:”與既無睡眠障礙又有睡眠呼吸中止症(COMISA)的人相比,通常有更差的睡眠、日間功能、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與單獨有失眠症或單獨有OSA 的人相比也是如此。最近的研究發現,在10-20 年的追蹤過程中,COMISA 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兩種情況都沒有的患者高出50%-70% 。”
睡前視窗程序示意圖。資料來源:弗林德斯大學
他說:”鑑於COMISA 的高發病率和不利健康的風險,我們必須針對這種情況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循證管理方法。為了增加COMISA患者獲得CBTi的機會,我們開發了適合失眠症患者和COMISA患者的自助式互動數位CBTi程序,並比較了其在失眠症患者與合併失眠症和高風險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之間的有效性”。
62 名有失眠症狀的成年人在18 個月的時間裡使用了”臥室之窗”,並報告說失眠症狀和相關的心理健康症狀得到了顯著而持續的改善。
該計劃專為失眠症患者設計,包括失眠症患者本人和COMISA。每週一次,每次約20-30 分鐘,包括短影片、圖像和基於文字的資訊。治療內容包括心理教育、刺激控制療法、睡眠限制療法、放鬆療法、認知療法和睡眠衛生資訊。該程序包括持續評估嗜睡和警覺症狀的演算法,並提供量身定制的互動建議,以治療失眠症,同時不會加重白天嗜睡的程度。
斯威特曼博士補充說:”我們的研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這凸顯了在整個醫療系統增加COMISA患者的使用機會之前,對確診為OSA的患者進行這種數位化CBTi計畫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調查的潛力。”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