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FSD,特斯拉Model 2還是「全村的希望」嗎?
面對業界激烈的競爭,車企不得不選擇車海戰術+市場下沉,並挑起一輪又一輪價格戰。身為曾經的業界領頭羊,特斯拉至今仍只有Model 3和Model Y兩款熱銷車型,Model X和Model S定價過高,難以走量。
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今天,特斯拉現有車型愈顯乏力,就連馬斯克也不得不承認,當前特斯拉正處於兩波浪潮之間的低谷期,上一波浪潮是Model 3和Model Y的到來,而下一波浪潮,則是Model 2問世。
可是,特斯拉慢慢悠悠籌劃新品,其他車企卻大刀闊斧激進轉型,進展如此緩慢的Model 2,真能如馬斯克所願,帶動特斯拉銷量走向下一個高潮嗎?
Model 2緩步走來
2023年,特斯拉累計交付約181萬輛汽車,其中Model 3和Model Y合計交付173.9萬輛,兩款車單車型銷量冠絕全球。可高銷售量的同時,並沒有迎來一片好評,不少網友吐槽Model 3和Model Y內飾宛如「毛坯房」。
特斯拉選擇簡約內裝設計風格,主要原因應該在於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利潤。可Model 3和Model Y已如此壓縮成本,預計售價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的Model 2,配置會閹割到什麼地步,不由得令人擔心。
獨立投資銀行Evercore分析師透露,Model 2屬於緊湊型SUV,可視為縮小版的Model Y,但取消了天幕車頂,整車物料成本也將降低至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元) 。不過14萬元物料成本的汽車,以18萬元的價格出售,算上人工、運輸、銷售等成本,真的能賺錢嗎?
該機構也表示,Model 2的續航力約為402公里。該數據應該是EPA工況下測出的結果,換算到國內通用標準CLTC工況,續航里程大概為580公里,屬於該價位純電車主流續航水平。
只看硬件,Model 2並不算出色,尤其是與國內同價位產品相比,同價格能夠買到深藍S7、比亞迪宋L、極氪X、幾何C等純電SUV,無論是空間、內飾,還是動力,絲毫不遜色Model 2。
Model 2預計2025年上市,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一天一個樣子,內部競爭促使車廠不斷下調價格、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品。今年下半年,必然還會有多款純電SUV上市,明年18萬元左右的純電SUV只會更多。
Model 2不是產品力有問題,而是過於平庸,當初Model 3和Model Y堪稱行業標桿,儘管現在性價比被國產車超越,依然在消費者心中保有不錯的產品形象。
Model 2是市場成熟後的產品,沒有明星光環,能否藉助特斯拉常年塑造的產品形象,在一眾純電SUV中脫穎而出尚未可知。
更關鍵的是,Model 2可能沒有先前媒體預測的最大優勢——FSD(完全自動駕駛),並將被產能問題困擾,交付或成難題。
馬斯克心急如焚
FSD一直是特斯拉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近期又接連曝出兩則猛料,第一,FSD預計今年夏天登陸中國市場,國內特斯拉汽車用戶將有機會體驗到L2+級自動駕駛。屆時估計會有不少媒體和車評人將其與小鵬、問界等國內智慧駕駛表現較好的品牌進行比較。
第二,FSD版本更新至V12.3,馬斯克稱其為「重大發布」。從V12版本開始,FSD就啟用了“端到端神經網絡”,號稱汽車操控交由神經網絡,不再是程式設計師編寫的程式碼,如今重發布V12.3到來,將再度解放特斯拉汽車的自動駕駛能力。
然而,Model 2用戶很可能無法體驗到FSD。Evercore分析師表示,FSD會導致Model 2成本增加2000美元~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元~2.2萬元),因此暫時無法確定Model 2是否會支援FSD。
近幾年國內外車企都在嘗試將高階智慧駕駛下放,如小鵬汽車打算接下來幾年推出多款15萬元左右的產品,且支援高階智駕。出於成本考慮,小鵬15萬元左右的車型,大概率不會配備光達或毫米波雷達,而是基於純視覺方案。
小鵬與特斯拉同為純視覺方案的支持者,不同之處在於特斯拉已陸續砍掉了產品的光達,小鵬的高階車型則依然配備光達。海外車企對於性價比的追求不如國內車企強烈,考慮到上萬元的成本,Model 2可能會不支援FSD。絕大多數車企考慮到成本,也未大規模將高階智駕下放。
若無FSD,Model 2的競爭力難免下降,這是該產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Model 2面臨的第二大難題,則是產能。
Model 2計畫在美國德州超級工廠生產,但Evercore分析師走訪該工廠後認為,Model 2明年產能最多不超過50萬輛,到了2026年,特斯拉所有車型累計交付大約可達260萬輛。
一直被產能問題困擾的特斯拉,除了上海超級工廠和得州超級工廠能夠一直滿產能運作,其他地區的工廠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問題。如德國柏林工廠,與上海工廠同時期規劃,結果晚了幾年才投產,如今工廠擴建被環保組織阻撓不說,還遭遇極端環保組織縱火,導致工廠已停產一周。
其他工廠若不能扛起Model 3和Model Y的訂單,得州超級工廠恐怕就無法分配太多產能給Model 2。
FSD的問題,只要產品訂單夠高,平攤成本後,Model 2有機會配備,產能才是特斯拉麵臨的最大難題。特斯拉想在人工成本較低的墨西哥興建工廠,結果也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動土。
可以說,特斯拉超級工廠最好的選址地,依然是中國。只可惜美國不斷制裁中國新能源車及供應鏈,搭載中國產硬體的特斯拉會失去美國本土補貼。在美國的要求和影響下,特斯拉很難如預期般發展,甚至可能逐漸失去新能源車領導者的地位。
特斯拉地位不再
前段時間,海外許多老牌車企被曝取消原定新能源汽車計劃,重新擁抱燃油車,保時捷高層甚至表示歐盟或將推遲燃油車禁售時間。事實上,這消息被錯誤解讀,賓士等車企官方也出來闢謠,並未放棄研發電動車,只是仍會研發生產燃油車。
汽車業的未來屬於電動車,車企心知肚明,不過是現階段海外車企大多新能源技術落後,需要燃油車撐起銷量和市場份額。國內車企電動轉型更為激烈,比亞迪已停產燃油車,長安則將於2025年停產燃油車,插混與增程式技術會在純電車徹底解決續航難題前,成為有長途需求消費者的最佳選擇。
在部分海外車企得知自身新能源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下,陸續與國內車企合作,如福斯與小鵬、奧迪與智己等。
國內外老牌車企加速轉型,蔚來、理想、小鵬、問界、零跑等新勢力也紛紛發力,面對競爭更激烈、情勢更複雜的新能源車市場,過去特斯拉頻頻以降價促銷提升銷量,甚至中國市場的Model 3/Y價格低於美國本土。
但在美國的影響下,特斯拉也不得不將工廠選址在可能沒那麼適合的拉丁美洲、歐洲等地區。產能都無法保證,何談成為豐田、大眾同級的全球巨頭。
要知道,人力成本只是汽車生產的一環,物料成本、運輸成本才是關鍵。小通甚至認為,Evercore分析師給的Model 2物料成本,也是基於美國供應商的資料計算。
一般來說,100萬元以內的家用車物料成本不會超過30萬元人民幣,20萬元以內的車型,物料成本不會超過10萬元,14萬元的成本的Model 2,多少有點離譜。
成本如此高昂的Model 2,很難成為特斯拉銷售爆發的契機,而美國的強勢幹預,則可能成為特斯拉逐漸失去新能源汽車領導者地位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