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火出大氣層特斯拉就跌到懸崖邊
昨晚,馬斯克又完成了一項壯舉。SpaceX星艦雖然沒完全成功,但這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走得都還要遠。發射6分鐘左右時,一級助推器在返回過程中最終墜入大海,隨後星艦順利進入軌道,這對SpaceX來說是一個巨大里程碑。馬斯克也興奮地祝賀SpaceX 團隊,表示星艦飛船已經達到軌道速度。
這次發射幾乎吸引了全球範圍內的目光,幾乎所有人都相信SpaceX離真正的成功已經不遠了。
CNN報道稱,「星艦失聯了,但取得了巨大進展」。
SpaceX更是像打了雞血,自信滿滿地表示:敬請期待我們第四次發射。
只不過,馬斯克的SpaceX雖然接近統治大氣層以外,但地面上的特斯拉,正在遭遇大麻煩。
星艦上天的同時,特斯拉股價持續下跌,最近兩個交易日的累計跌幅達8.6%,市值蒸發約479億美元(3,446億元)。
事實上,進入2024年以來,特斯拉的股價就開始冷卻。截止目前,特斯拉收跌4.12%,創下自去年5月以來的新低,每股報價162.5美元,較年初每股近250美元的高價蒸發了35%,市值降為5175億美元。
這也連帶著馬斯克的身價大幅縮水,截至發稿,馬斯克已經從首富的位置滑落至第三,與排在第四的祖克柏僅差20億美元。
01、負面消息滿天飛
從消息來看,滿眼望去特斯拉盡是麻煩。
先是德國工廠因人為縱火被迫停工,遭受巨大損失,後被調查研究機構冠上了“新任貶值王”的稱號,最近又被多家投行調低目標價。
這些磕磕絆絆雖然對特斯拉來說並不稀奇,但疊起來就非常讓人頭痛。
本月初,有「特斯拉反對者」放火燒了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附近的一座輸電塔,使得整個工廠和附近鎮上的居民以及柏林部分地區斷電,特斯拉柏林工廠也隨後被疏散,最終結果就是暫時停工停產。
德國工廠主管安德烈·蒂里格表示,由於生產停頓,工廠有超過1萬名員工被迫回家,停產期間,每天有超過1000輛車無法下線,「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高達九位數的損失」。
最終在因縱火停產一周後,特斯拉德國工廠恢復了生產,或許為了鼓舞員工,馬斯克在恢復正常運作後特地前去參觀,並表示:「嘿,德國真棒!為了柏林的勝利,繼續幹!”
德國工廠問題剛告一段落,特斯拉又遇到了新麻煩。
ISeeCars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特斯拉是目前所有汽車品牌中,二手車貶值速度最快的品牌。
據悉,這項研究調查了去年2月至今年2月期間,在美國市場售出的180萬輛使用期為1至5年的二手車數據,透過評估車輛價值、銷售市場以及其他各種數據,計算一年內二手車價值的跌幅。
在所有品牌中,特斯拉都名列榜首。光是一年時間,特斯拉車型的平均二手車價格就從5,1323美元跌至3,6515美元,降幅高達28.9%,這個數字是瑪莎拉蒂的三倍多,是阿爾法羅密歐的兩倍多。
除此之外,特斯拉還遭到兩家投行下調目標價,其中瑞銀將特斯拉的目標價從225美元下調至165美元,維持中性評等。富國銀行則將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從200美元,直接下調至125美元。
富國銀行的分析師認為,特斯拉是家「沒有成長」的成長型公司,估值過高,預計今年銷售將零成長,2025年銷售量將開始下降。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也是特斯拉股價大跌的直接原因,而特斯拉股價的波動意味著馬斯克身價的變動。10天前,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馬斯克的淨資產為1,977億美元,被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2,003億美元超越。
而到了3月15日,最新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馬斯克的排名已經掉到了第三,身價跌破了1800億美元,十天內身價縮水180億美元。
02.海外市場不再獨寵純電車
對一家車企來說,利潤和需求才是資本市場上最大的試金石。
2023年的特斯拉,營收和銷售量創下歷史新高,總營收達967.73億美元,年增19%。全年共交付180.8萬輛新車,較去年成長38%,其中Model Y更是在全球大賣超120萬輛,成為全球最暢銷車型。
營收漲了,利潤卻沒有跟上。
2023年,特斯拉出現了自2017年以來,首次的年度獲利下降,第四季獲利更是大降40%,營收和每股盈餘都不如預期。
2023年,特斯拉經調整後利息、稅收、折舊和攤銷前獲利(EBITDA)為166億美元,較2022年的192億美元下降了13%。
而且2023年的四個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更是一路走低,從第一季的19.3%、第二季的18.2%、三季17.9%,一路降到了年末的17.6%,在第四季創下了2019年以來的最低毛利水準。
毛利率降低,最大的原因還是特斯拉不斷降價促銷量,同時還在增加研發和營運的開支。
2023年表現乏力,接下來也好不到哪裡去。特斯拉在2023年的財報中並沒有給出2024年交付目標,只是表示今年銷量成長將放緩,此前特斯拉一直將年平均交付量成長速度設定在50%。
根據馬斯克的回應,因為要致力於推出「下一代汽車」的研發,2024年的汽車銷量成長「可能會明顯低於」去年的成長率。並且在2024年,儲能業務的部署和營收成長速度,應該會超過汽車業務。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特斯拉也做出了解釋,“目前正處於兩個主要增長浪潮之間”,第一個浪潮開始於Model 3/Y車型的全球擴張,下一個增長浪潮將由下一代汽車平台的全球擴張發起。
言下之意,2024年的特斯拉要處於低谷期,不過特斯拉長期以來一直將年交付量的平均年增長率定在50%,這次可能要食言了。
所以Morningstar Research的分析師Seth Goldstein發出警告,“特斯拉同比增長50%甚至30%-40%的情況,不會在2024年發生。”
這其中不只是特斯拉自身的原因,外部的需求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轉變,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海外市場對純電動車並沒有先前的熱情了。
根據彭博社報道,有分析師預計,今年歐洲市場新車銷量成長率將由14%放緩至5%,需求進入低迷期。
同樣的,美國政府放緩了汽車產品電動轉型的比例要求,英國首相蘇納克則直接宣布將燃油車禁令從2030年實施延後至2035年。
這也導致了海外車企巨頭對電動轉型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賓士在近期宣布了調整全面電動化策略,將其電氣化目標推遲了五年,並向投資者保證,未來十年將繼續更新內燃機汽車產品陣容。
賓士的電氣化目標,從2021年的“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佔比達到50%,在2030年前做好全面純電動的準備”,變成了“到2030年,包括混動在內的電動汽車銷量將佔集團總銷量的50%」。
而在更早之前,通用、福特等老牌跨國車廠也暫緩了各自既定的電動部署,同時開始發力混動車型。
這也意味著傳統車企不願再和特斯拉一道,信誓旦旦地開創純電動的春天。在大環境與利潤率雙重困境下,特斯拉難免會有些力不從心。
03.車企圍攻特斯拉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特斯拉第二大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但特斯拉今年來在國內的存在感卻越來越低。
3月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Model Y開啟限時特惠,3月底前提車,最多可享3.46萬優惠。只不過這次優惠並沒有引起媒體廣泛報道,特斯拉也沒有直接下調售價,而是透過保險補貼、車漆福利等名義變相降價。
最重要的是,特斯拉這一輪的優惠活動並未帶來明顯的進店量和成交量成長。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訊號,顯示特斯拉正在失去20-30萬元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價格主導權和輿論關注。
另外,特斯拉曾經細分市場的王牌車款——Model 3和Model Y,也正被越來越多的競品蠶食份額。
最近兩年上市的全新電動車型,有80%都在對標特斯拉,同時技術標準、設計、用料都要遠遠超過特斯拉的標準,堆料武裝到牙齒已是國內車企們的基本操作。
小鵬P7/G6、蔚來ET5、極氪001、智己LS6、比亞迪海豹,還有未上市的蔚來第二品牌樂道車、小米SU7等,幾乎都是瞄準特斯拉打。
高階的NOA自動駕駛輔助領航系統、800V高壓平台、豪華座艙…這些都是目前特斯拉所沒有的。
以Model 3為例,其推出於2016年11月,直到2023年才迎來首次換代,僅外觀和電池容量有些許調整,起售價卻上漲2.8萬元。
在國產新能源加量降價的無限內捲面前,特斯拉的“小打小鬧”,競爭力明顯不足。
現在對標特斯拉主力車型的產品數量已達數十款之多,同時,特斯拉的產品型譜卻相對簡單,僅有五款乘用車可供選擇,這還包括了還未在中國上市的Cybertruck,這使得特斯拉在應對車型週期帶來的挑戰時顯得捉襟見肘。
顯然,缺乏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特斯拉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成為市場的焦點。
這麼來看,特斯拉想突顯重圍最大的殺手鐧,真得靠那款神秘的Model 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