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vs Google:地圖與街景如何在歐洲最私密的國家贏得隱私之戰
對於居民和遊客來說,Google地圖街景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導航工具。然而,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歡迎Google標誌性的街景車出現在自己的街道上。德國就是其中一個長期對此持反對態度的國家,經過十多年的抵制,直到最近才開始改弦更張。為什麼呢? 德國人高度重視隱私歐盟擁有世界上最嚴格的資料保護法規和要求,《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以及對不當處理資料的科技公司處以破紀錄的罰款就是明證。即使在隱私至上的歐盟,德國整體上也對隱私保護特別熱衷。《哈佛商業評論》2015 年的一項研究對隱私的價值進行了測試。在一項針對五個國家(美國、英國、德國、中國和印度)近千人的調查中,研究人員測試了受訪者願意支付多少錢來保護不同類型資料的隱私。 街景在德國的現況如何?看,Google去年在德國再次嘗試了街景服務,雖然與鄰國相比範圍有限,但這次的推廣相對更加順利。去年7 月,Google在其德國部落格上寫道:”我們一如既往地重視您的隱私,並自動使人臉和車牌無法識別。”為了避免出現與2010 年和2011 年相同的問題,Google這次與德國隱私委員會進行了合作。追趕週邊國家的道路漫長而艱辛。但就目前而言,Google已經在德國拍攝了街頭照片,人們的煩惱似乎比以前少了很多。 Google街景曾慘遭失敗,為何如今卻在德國大放異彩?是人們對街景的看法發生了變化,還是德國人對隱私的渴望改變了?我更傾向於後者,儘管毫無疑問,有些人認為街景非常有用,值得為潛在的隱私侵犯付出代價。甚至在2009 年和2010 年,一些德國社區還在為街景選中他們的城市而奔走呼號,希望街景能刺激旅遊業和當地經濟,因為2008 年的經濟危機無疑給當地經濟造成了打擊。隨著時間的流逝,經歷德國監控國家的人們紛紛離世,取而代之的是沒有親身經歷的年輕一代,以及隨之而來的恐懼。此外,Google和Meta 等科技公司一小步一小步地蠶食著人們的隱私。就像著名的”溫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一樣,侵犯隱私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一滴地發生,也就不會那麼令人不安了。在Google這個龐然大物面前,世界上最私密的社會之一曾經是一個長期的堅守者,但它也被煮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