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畫2030年前後到火星採樣並返回技術基礎已具備
當嫦娥五號任務時,我們從月球帶回了1731克月球樣品,而火星採樣返回的計劃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而且十分順利。根據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研製人員孫澤洲在兩會期間透露,我國計畫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採樣返回。
孫澤洲表示,火星採樣返回有兩大困難:一是在火星表面取得樣品,然後起飛上升;二是在軌道上完成兩個目標之間的交會和樣品的轉移。
在系統設計上,對探測器智慧化要求相當苛刻,不過目前我國已經具備技術基礎。
根據先前央視新聞中公佈的我國深空探測任務後續規劃,我國將在2022-2030年持續對月球和火星進行探測。具體如下:
探月工程:
嫦娥六號(2025年前後發射):實施月球極區著陸並採樣返回驗證月基導引高精度著陸技術。
嫦娥七號(2026年前後發射):月球極區的地形地形,物質成分,太空環境進行綜合探測。
嫦娥八號(2030年前發射):進行關鍵技術月面實驗完成科研站指揮中樞技術驗證,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深空探測:
天問二號(2025年前後發射):完成近地小行星伴飛、附著、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繞飛,並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學研究提供數據和樣本。
天問三號(2030年前後發射):火星取樣返回,進行火星著陸區形貌與物質成分、火星形成演化研究。
天問四號(2030年前後發射) :具備實現木星系環繞和天王星到達的能力,為深化對木星系和行星際的相關科學研究提供科學探測數據。
此外,2026年還計畫發射「羲和二號」衛星,發射後將探討太陽活動區磁場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陽爆發對地球的影響。
這將是國際首次將一顆人造探測器發射至日地L5點,開啟我國太陽立體探測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