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四號B星正式接替A星:為更多「一帶一路」國家服務
記者從國家衛星氣像中心了解到,今天,經過近一個月的漂移及業務調試後,風雲四號B星(以下簡稱“B星”)成功接替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A星”) ,在東經105度的靜止軌道上恢復業務服務。B星軌位調整後,監測範圍進一步西移,能為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救災等所需數據支撐。
調整前的靜止氣象衛星佈局圖
B星於2021年6月發射升空,先前在東經133度進行監控業務服務。今年2月1日,B星從東經133度起漂;2月19日,定點至東經105度,此後又經歷了半個月的業務調試,在3月5日恢復業務服務。
調整後的靜止氣象衛星佈局圖
國家衛星氣像中心運作控制室副主任鄭旭東介紹,此次業務調整是基於對東經105度主業務位置觀測的連續性考慮,由B星接替A星在新的軌道上開展監測業務服務。目前,B星正處於「年富力強」階段,星地系統運作良好,且時空解析度能達到1分鐘、250米,技術性能更優。軌位調整後,B星將在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特別是突發性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監測中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撐。
據悉,B星接替A星後,A星已於3月5日同步啟動漂移。A星將從東經105度漂移至東經86.5度,繼續進行觀測及服務。
新聞連結:「功勳卓著」的風雲四號A星
微信啟動頁面的地球圖片曾由它成像、參與過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監測、各種大型賽事活動現場及救災第一線都有它的身影……回顧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A星”)的“一生”,可謂“功勳卓著”。
作為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A星於2016年12月11日發射,2017年5月漂移至東經105度赤道上空,至今已服役超過7年。A星定位為科研試驗星,後來承擔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觀測業務,它如同夜空中的守護者,時刻注視著地球,記錄著天空中的變化,為服務國計民生和全球用戶作出重要貢獻。
A星裝載有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靜止軌道干涉式紅外線探測器、閃電成像儀和太空天氣監測儀器包等載荷,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大氣溫濕度三維探測,是世界氣象衛星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A星不僅在技術上實現領先,更在氣象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截至2023年12月,以A星為代表的風雲家族,為全球129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氣象衛星資料產品和天氣服務。此外,全球92個國家的1,400多名學員接受了相關技術訓練。
2017年,A星先後發布首批影像與資料、完成在軌測試、完成在軌交付,標誌著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更新換代。從9月25日17時至28日17時的4天內,手機微信啟動頁面的地球圖片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全世界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更換為A星的成像圖。
2018年5月8日,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台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A星的業務切換,開創首顆試驗星直接投入業務運作的先河。
2022年1月,A星正式承擔起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的值班任務。在全球範圍內,無論是在颱風、強對流、洪澇、火災、火山爆發、乾旱、高溫或冰雪災害等各類災害監測評估中,它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支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全面早期預警倡議,以及國際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總台央視記者劉璐璐谷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