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大腦”流’活動模式顯示我們何時”進入狀態”
透過分析即興爵士樂手的腦電波,研究人員現在了解了大腦是如何達到創造性流動狀態的。這些發現對任何想進入”狀態”以產生創意想法的人–不僅僅是音樂家–都有實際意義。流動”通常被稱為”進入狀態”,是指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項活動中,以至於幾乎沒有自我意識或意識到周圍的環境。這種現象經常被用來描述藝術家和運動員,但也是商人、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想要產生創意想法和產品的人所追求的。
透過分析爵士吉他手的大腦活動來了解創造性流狀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德雷克塞爾大學
關於”流”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數都依賴參與者的自我報告。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創造力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透過分析創造性任務中與”流”相關的大腦活動,首次揭示了大腦是如何進入”流”的狀態的。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約翰-庫尼奧斯(John Kounios)說:”流是由心理學先驅米哈里-西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並研究的。他將其定義為’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如此投入於某項活動,以至於其他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這種體驗是如此令人愉悅,以至於人們會為了做這件事而繼續做下去,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
音樂家進入流狀態的一個貼切例子出現在2020 年迪士尼和皮克斯聯合出品的電影《靈魂》中。在電影中,當有人花大量時間處於”The Zone”狀態時,他們會體驗到一種完全吸收和專注的狀態。在下面的影片中,電影中的一些音樂藝術家講述了他們自己對這種現象的體驗。
Soul | In the Zone | 迪士尼與皮克斯官方英國網站
儘管科學界已經對”流”現象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從大腦功能的角度來看,人們對”流”到底是什麼還沒有共識。一種理論認為,當一個人做白日夢時,被稱為”默認模式網絡”的大腦區域會協同工作,在大腦額葉”執行控製網絡”的監督下產生想法。
另一種理論認為,多年的任務練習會使大腦形成一個專門的網絡,幾乎不需要有意識的努力就能產生特定的想法,例如音樂方面的想法。執行控制網絡放鬆了其監督作用,因此專門網絡可以不受干擾地”自動駕駛”。這個假設的關鍵在於,沒有豐富經驗或難以放手的人不太可能進入創意流狀態。
研究人員招募了32 位爵士吉他手,其中有些經驗豐富,有些人則經驗較少。當他們在鼓聲、貝斯和鋼琴的伴奏下即興彈奏六首爵士樂時,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大腦活動的高密度腦電圖(EEG)。參與者被要求對每次即興演奏或”演奏”的串流體驗強度進行評分。四位爵士樂專家也對每段即興演奏進行了單獨評判,以客觀地確定參與者的專業水平。
大腦正面圖。當處於高流量狀態時,爵士音樂家的這些額葉區域活動減少德雷塞爾大學
根據參與者的評價,研究人員發現,經驗豐富的音樂家比經驗不足的音樂家更經常、更強烈地體驗到”流”。當他們分析腦電圖以了解哪些腦區與高流量和低流量狀態相關時,他們發現高流量狀態與左側腦區的活動增加有關,而左側腦區與聆聽和演奏音樂有關。重要的是,在高流量狀態下,與有意識控製或放手有關的額葉區域活動減少。
對於高經驗音樂家來說,高流狀態與聽覺和視覺區域的活動增加以及預設模式網路關鍵部分的活動減少有關。這表明,預設模式網路對與流相關的想法產生並無太大貢獻。相較之下,低經驗音樂家幾乎沒有表現出與流相關的大腦活動。
左腦和右腦的內視圖顯示,當高經驗音樂家處於高流量狀態時(與低流量狀態相比),大腦活動減少的區域。這些區域包括大腦預設模式網路的關鍵節點。
總體而言,研究結果支持創造性流的”專業知識加控制釋放”假說,這對想要進入流狀態的人具有實際意義。
庫尼奧斯說:”這些結果的一個實際意義是,可以透過練習在特定的創意出口積累經驗,再加上訓練,在獲得足夠的專業知識後撤銷有意識的控制,從而達到富有成效的流狀態。這可以成為指導人們產生創意的新技術的基礎。”
雖然這項研究關注的是音樂家,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發現適用於任何領域想要創新的人。
“如果你想流暢地表達想法,那就繼續研究那些音階、物理問題或其他任何你想做的創意工作–電腦編碼、小說寫作–你說得出來,」庫尼奧斯說。”然後,試著放手。正如爵士大師查理-帕克所說,『你必須學會你的樂器。然後,你要練習、練習、再練習。然後,當你終於站上樂隊的舞台時,忘記這一切,盡情嚎叫吧!”
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心理學》雜誌。這段影片由資助這項研究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製作,解釋了這項研究及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