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英偉達重金下注這家機器人公司憑什麼估值26億美元
又一個獨角獸誕生了。近日,機器人新創公司Figure AI 宣布獲得B 輪6.75 億美元融資,背後投資者包括OpenAI、微軟、英偉達和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經過這一輪投資,Figure AI 的估值已經達到了26 億美元——作為一家2020 年剛成立的公司,不到兩年時間,就成為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估值暴漲、並能被這麼多巨頭押注,Figure AI 這家公司究竟什麼來頭?
01
科技巨頭紛紛投注
Figure 成立於2022 年,在創立不到一年的時候,就迅速披露了旗下第一款產品“Figure 01”,一個會走路的人形機器人。
今年2 月20 日,這家公司對外展示Figure 01 的最新進展,在影片裡,這個機器人已經學會搬箱子,並運送到傳送帶上,但速度目前只有人類的16.7%。
Figure 01 搬箱子
對於這樣的速度,評論調侃聲不少,比如,“走路姿勢和拜登一模一樣,對於機器人來說還不錯。”抑或,“我目前正在做類似的工作,希望這傢伙不要加快速度。”
還有人質疑道,“用輪子代替機器人腿來完成這項任務不是更好更快嗎?如果不這樣做,是為什麼?”
為什麼?這家公司的野心很大,目標是開發自主通用型人形機器人(Autonomous General-purpose Humanoids),旗號是要解決勞動力短缺,取代人類做不受歡迎或危險的工作。對它來說,輪式機器人不足以具備雙足行走的複雜性和自由度,更不符合一個完美的科技幻想。
「我們公司的旅程將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該公司稱,「我們面臨著很高的風險和極低的成功機會。然而,如果我們成功了,我們有可能對人類產生積極影響,並建立地球上最大的公司。”
一個只能執行特定任務的機器,現在市面上已經出現,但一個可以服務數百萬種任務的人形機器人,還只存在於科幻作品中,而這就是Figure 的目標。
根據Figure 創辦人介紹,在系統硬體上,現在團隊的任務是開發擁有人類機體能力的硬件,機體能力根據運動範圍、有效負載、扭矩、運輸成本和速度衡量,並將透過快速的開發週期持續改進。
在AI 利用方面,Figure 計劃使用機器人的感測器資料來訓練自己的視覺語言模型,以改善語義理解和高階行為。在今年1 月初,Figure 01 學會了做咖啡,公司稱,這背後引入了端到端神經網絡,機器人學會自己糾正錯誤,訓練時長為10 小時。
Figure 01 引進AI 學會做咖啡
即使成立時間不長,Figure 這隻獨角獸已經吸引不少科技大亨的注意。
今年2 月,據彭博社稱,亞馬遜CEO 貝佐斯透過他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 已承諾投資1 億美元,微軟將投資9,500 萬美元,而英偉達、亞馬遜公司關聯基金各提供5,000 萬美元。
還有其他科技公司也參與其中。英特爾公司的創投部門投資2,500 萬美元,LG Innotek 提供850 萬美元,三星的投資集團承諾投資500 萬美元。
其他支持者還包括創投公司Parkway Venture Capital,投資1 億美元,以及Align Ventures,投資9,000 萬美元,還有ARK、Aliya、Boscolo、BOLD 等創投投資者,提供數百到數千萬美元不等的資金。
據稱,微軟和OpenAI 是最初的主要投資者,OpenAI 曾考慮收購Figure,現在選擇投資500 萬美元,這些知名公司幫助吸引了其他實體的資金支持。累計下來,坊間預計Figure 最新一筆融資將達到6.75 億美元,超過了最初尋求的5 億美元。
Figure 的「找錢」能力可以說很強。不到一年前,Figure 才進行了一輪7000 美元的A 輪融資,當時融資消息發布之際,Figure 剛剛從隱密狀態中走出。
當時,Figure 在人工智慧、控制、操縱、感知和商業營運等領域招募人才。執行長Brett Adcock 表示:“我們希望我們是首批將真正有用且可以進行商業活動的人形機器人引入市場的團隊之一。”
Figure 當時表示,公司在成立一年內已經完成了「Figure 01」的自主人形機器人的阿爾法原型的建造、整合和測試,並且確定了機器人在製造、航運和物流、倉儲以及零售等面臨迫切勞動力短缺的行業中的應用。
創辦人強調在商業化中迅速迭代的重要性,「我們的商業計劃是盡快實現收入。老實說,這意味著做一些技術上更容易的事情。」最早的一輪資金用於測試早期的倉儲解決方案。
“公司的目標是將人形機器人投入到勞動力中,我們相信倉庫中的結構化、重複性和經常危險的任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首次應用。”
02
創辦人甚麼來頭?
Figure 總部位於加州矽谷的聖尼維爾,截至去年擁有約50 名員工,團隊涉及人工智慧、操縱、感知、機器人控制、軟體、電氣和機械工程等領域。
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叫Brett Adcock,在伊利諾州中部的一個三代農業農場家庭出生長大,是個連續創業者,有20 年的時間都在創辦科技公司,前15 年在互聯網/軟體領域,最近5 年是在人工智慧和硬體領域,整個職業生涯中創立過至少7 家公司,其中一家以27 億美元的估值上市,一家被1.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創辦人Brett Adcock 三代農業農場家庭出身
2013 年,26 歲的Brett 創立了Vettery,一個線上人才市場公司,該公司在2018 年以1.1 億美元的價格,被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之一Adecco 集團收購,後來改名為Hired。
公司被收購後,在2018 年,他又創立了Archer,一個電動航空公司,主要開發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用於城市空中移動,可以理解為美國版的億航智能。成立至今,Archer 這家公司籌集了超過10 億美元的資金,與美聯航簽署了15 億美元的商業協議,並在2020 年以27 億美元的估值上市。
Brett Adcock 創辦的Archer 敲鐘上市
不過,在2022 年,Archer 股價較最高點腰斬,至今尚未回到最高點,處於淨虧損階段,許多精力都花在合規性和測試計畫階段。也是在這一年,Brett Adcock 保留他的大股東身份,卸下公司職務,又開始重新創業,成立了Figure。
Figure 正式創建後,Brett 放言稱,“我相信Figure 有潛力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公司之一。”
據稱,Brett Adcock 本人投了不少錢作為啟動資金,部分用於招募一些關鍵人物,組建團隊,包括研究科學家Jerry Pratt 擔任首席技術官,前波士頓動力/蘋果工程師Michael Rose 擔任機器人控制主管,還有來自蘋果、特斯拉、Google和豐田研究所的其他人員。
基於先前的創業經驗,Brett 不會羞於承認自己擅長找錢。Figure 成立短短兩年就能獲得那麼多巨頭押注,先前的創業歷程都做了鋪墊,據他看來,“一個高增長公司成功的概率,取決於籌集資本的能力。”
他甚至直接公開了自己的融資經驗,並發明了一個所謂的“籌款公式:(匹配投資者*聯繫)*想法*(1+品牌吸引力)=投資者會議數量”,稱這個公式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幫助籌集了超十億美元的資金。
在創業早期,他自認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光,「經過無數次的演講,我找不到一個真正的創投家願意投資。」根據Brett 自述,有一段時間,在美國紐約,他不得不借錢付房租,負債累累,一文不名,公司也沒有找到產品市場適應度,被幾乎所有的科技投資者拒絕過。
即使如此,在過去十年裡,他表示「做了成千上萬次的投資者會議,創作了幾十份投資者提案。」並感受到,「籌資就是要與200 個投資者交談,找到願意為你打賭的那個人。在這些努力中,我總是遇到很低的轉換率,籌資從來都不容易,這是非常正常的。”
Brett Adcock 創業早期
他還強調自己會尋找“領頭”投資者,因為“一旦你得到第一個領頭投資者的肯定,那麼其他投資者對你的興趣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此外,對於自己創辦的公司,Brett Adcock 也有個觀點,「工程師才是真正的建築師。」據其稱,Figure 現在沒有產品經理,工程師對自己的時間表和可交付成果負責。他認為,“產品經理負責交付成果/產品,而產品經理自己卻不是實際建構者時,會是一種矛盾衝突。”
至於為何選擇創建人形機器人公司?他認為這個領域的正確時機已經到來,他對機器人也很著迷,童年接觸了阿西莫夫等科幻作家的作品,《星際大戰》和《魔鬼終結者》等電影對他有一定影響。
他認為,機器人應用可以從製造業、倉儲等開始,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改進,最終承擔更高級的任務,甚至在外太空工作,“我真的相信人形機器人將會殖民其他星球。”
「我的雄心壯志是用30 年的視野來建立這家公司,投入我的時間和資源,最大化地影響人類。」Brett Adcock 說。
03
機器人,
AI 的下一個方向
在對Figure AI 的押注中,可以看到的是,伴隨AI 熱潮,科技巨頭對機器人這個未來潛力巨大的市場重燃熱情。
「AI x Robotics(人工智慧x 機器人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Brett Adcock 表示,人形機器人研發是軟硬體一體的過程,LLM(大語言模型)為機器人提供了強大的大腦,是軟體層面的重要補足,讓機器人能夠從語意層面理解世界,理解並回應使用者的需求和指示。
機器人技術與AI 是相互關聯的領域,AI 可以用來開發新的機器人控制系統,而機器人能與真實的物理世界互動,收集數據,繼續訓練AI,不斷創造回饋循環。
Brett Adcock 稱,為了讓人形機器人的操作技能、高級行為和感知策略更加成熟,他們需要將這些機器人投入到企業勞動力市場中,並建立一個全面的AI 數據管道(AI data pipeline),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他在一檔播客節目中提到,2023 年大家持續討論的一個問題是,在模型訓練和規模拓展中,一旦互聯網上沒有足夠的文本用來訓練新一代模型,AGI 是否還能實現。在他看來,“透過人形機器人與環境互動來獲取人類數據,並用視覺語言模型來理解和處理這些數據,可能會是能持續推進AGI 研究向前的一個主要途徑。 ”
「長遠來看,軟體會成為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Figure 作為一家專注於AI 的公司,以後會有一個龐大的autonomy 團隊,並且研發出關鍵的AI 數據引擎。」據其稱,打造AI 數據引擎,也是驅動Figure 產品盡快投入市場的動力,因為只有投放到真實的市場,才能收集數據,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
另外,人形機器人可以集體學習,一個機器人的知識能與整個機器人團隊分享。「一旦我們成功地教導一個機器人如何成功地卸貨或處理特定情況下的箱子,整個機器人隊伍都會學到這個技能。”
但據Brett 稱,目前製造Figure 機器人更大的挑戰實際上還不是軟體,而是硬件,市場上缺乏好的驅動器、電池、控制軟體和中間件操作系統解決方案,「我們幾乎都是自己製造下一代機器人的電子元件」。
商業化過程也不容易,「整個人類歷史上,我們還沒有見到成功商業化的人形機器人。」Brett 表示,「我們的第一批應用將集中在製造業、航運和物流、倉儲和零售等勞動力短缺最嚴重的行業。”
目前,Figure 在商業化機器人的進程中邁出了第一步。今年1 月,Figure 宣布與寶馬製造公司簽署商業協議,將AI 和機器人技術整合到汽車生產中,部署在寶馬位於南卡羅來納州斯巴達堡的製造工廠。
這是Figure 自2022 年成立以來簽署的第一份商業協議。該公司沒有透露寶馬將使用多少機器人,但據Brett Adcock 稱,合作將從小規模開始,如果達到績效目標,將會擴大。
事實上,從本田到現代等汽車製造商,一直在嘗試使用機器人在裝配線上執行重複和危險的工作。另外,特斯拉也在去年底發表了新一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 Gen 2。憑藉特斯拉的製造實力,許多人認為特斯拉處於領先地位,但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
其他正在開發AI 機器人的公司還有1X Technologies、Sanctuary AI、Agility Robotics 等。例如,今年早些時候,OpenAI 支持的挪威機器人新創公司1X Technologies AS 籌集了1 億美元,用於推出第二代機器人NEO,目標是做日常家務。
科技巨頭也不乏相關動態。亞馬遜支援的Agility Robotics,在該公司的一個倉庫進行了機器人測試。Google DeepMind 發表了機器人研究,他們對LLM(Palm 2-S)進行了微調,使得機器人能夠更快地從人類互動中學習。英偉達正在啟動一個名為「GEAR」的機器人研究小組,主管稱「2024 年將是機器人技術之年」。
伴隨AI 熱潮,機器人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重獲關注,微軟、亞馬遜、Google、英偉達、OpenAI 和其他AI 機器人新創公司都已投入其中。
有了AI 的加持,人形機器人是否能擺脫華而不實的噱頭演示,或許尚有距離,但相較昨日,更多資金、幻想家和實踐者正在湧入這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