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兩隻純種中國大鯢一度被認為瀕臨絕跡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最近透過基因分析發現,一度被認為瀕臨滅絕的中國大鯢竟出現在該國水族館。據了解,從1960年代開始,中國大鯢作為食材被引進日本。後來在鴨川等地,中國大鯢開始與當地的日本大鯢雜交。
為掌握中國大鯢在日本的雜交情況,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了在鴨川水系或飼養在水族館等場所的共計73隻大鯢的基因,結果發現在日本國內還有兩隻「純種」中國大鯢。
中國大鯢是大鯢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所以俗稱為”娃娃魚”,但它卻並非魚類,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最長的可達2米,體重為20-25公斤,最大的達50公斤。
中國大鯢的食物包括魚、蛙、蟹、蛇、蝦、蚯蚓及水生昆蟲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之列為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中國的國寶之一。
日本動物生態學專家、廣島大學副教授清水則雄認為:“發現一種被認為滅絕的物種是了不起的成就。若能成功實現人工繁殖,或許有助於避免物種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