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Q1財報喜憂參半營收重返成長難挽大中華區頹勢
蘋果(AAPL.US)發布了2024財年一季報。財報顯示,蘋果Q1營收1,195.8億美元,年增2%,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179億美元,並創2022財年第四季以來的首次成長,結束了總營收在2023財年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滑的頹勢,去年是蘋果自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四季營收均出現負成長。
調整後EPS為每股盈餘2.18美元或年增16%,高於預期的2.10美元並創歷史最高。淨利潤年增13%至339.2億美元,高於預期的326億美元,至少創2022財年第一季以來的兩年最高。毛利率為45.9%,高於預期的45.3%和上季的45.2%。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iPhone銷量超出預期,蘋果整體收入實現成長,但其在中國市場的低迷狀況加劇。具體來說,iPhone營收697億美元,高於預期的685.5億美元。但大中華區營收208.2億美元,年減13%,遠低於預期的235億美元,是自2020年第一季以來,蘋果在該亞洲國家12月季度最弱的表現。

對此,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馬埃斯特里表示:“我們對這種下降並不滿意,但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市場。”
iPhone銷售與服務收入帶動蘋果營收重回成長軌道
據了解,有分析稱,蘋果營收能重返成長,這得益於去年推出的iPhone 15系列銷售反彈,以及高利潤率的服務收入保持兩位數百分比高速增長,個人電腦PC需求改善也推動Mac營收較上一季顯著成長。此外,當季的整體營運開支為144.8億美元,弱於分析師預期的146.2億美元。
蘋果CEO庫克在財報聲明中稱,iPhone銷量和服務收入創新高均推漲12月份季度總營收,活躍設備安裝基數已超過22億部,在所有產品和地理分區都再創歷史新高。庫克也強調,每股盈餘創新高的大背景是2024財年第一季比上年同期少了一個交易週,這說明公司的成長較2023自然年三季實現了「巨大提速」。
其他硬體中,Mac電腦Q1營收為77.8億美元,佔總營收的10%,年增0.6%並略高於預期。正如蘋果在11月預警的那樣,iPad在本季成為弱勢產品,該產品Q1營收為70.2億美元,年比深跌25%或降超23億美元,也弱於預期。包括Apple Watch、AirPods和智慧音箱的穿戴式裝置、家居和配件營收為119.5億美元,年減11%,但優於市場預期的115億美元。

總的來說,這些產品今年沒有重大升級,可能會影響銷售。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還因一項專利糾紛,在美國遭禁止銷售其最新智慧手錶,但這是在聖誕節購物季後發生的。公司最終不得不從這些設備中撤出出血氧功能。
在服務收入方面,該部門本季帶來了231億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同期成長11%。然而,這略低於華爾街預估的234億美元。儘管成長率弱於上個季度的16.3%且不及預期,但連續四個季度創新高,並延續了上個季度兩位數百分比的增幅趨勢,2023自然年三季度之前曾連續四個季度創個位數百分比的成長。

據悉,服務包括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音訊與視訊串流Apple Music和Apple TV+、iCloud 儲存、AppleCare保固、與Google搜尋引擎授權協議的廣告收入、Apple Pay和其他產品的支付費用等。在iPhone已成更成熟的產品後,服務是蘋果業務多元化的重要領域,甚至更早反映消費需求趨勢。
有分析稱,服務收入受益於蘋果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的用戶不斷增加、Apple TV+收視率顯著提升,以及裝置安裝基數持續擴大。截至2023財年末,蘋果服務的產品組合擁有超過10億付費用戶,媒體產業報告則顯示,Apple TV+的消費量在2023年翻了一番,總收視率年增42%。
庫克今日也將服務成長歸因於廣告、雲端服務、支付和應用程式商店等產品。蘋果的付費訂閱用戶超過10億,其中包括透過App Store訂閱應用程式。
蘋果即將推出Vision Pro頭顯AI領域展望引人注目
這份財報發布的前夕,蘋果即將推出Vision Pro頭戴裝置。該設備使該公司進入自2015年以來首個重大新類別,同時將蘋果帶入陌生領域:虛擬和擴增實境。這款售價3499美元的頭顯讓人們能夠觀看3D影片、玩遊戲和進行更具沉浸感的會議。
市場預期是起售價3500美元的Vision Pro不會帶來大量初始收入,瑞銀預計蘋果今年出貨約40萬台頭顯設備,收入僅為「相對無關緊要的」14億美元,也不會對獲利有重大影響。
此外,“蘋果最準分析師”、天風國際的郭明錤稱,發貨時間在48小時後保持穩定,說明Vision Pro仍是“一款非常小眾的產品”,在鐵桿粉絲下單後,看似爆發式的需求可能會「迅速減少」。
但作為自2015年智慧手錶問世以來的蘋果公司近十年來首個全新產品類別,Vision Pro可能改善市場對蘋果的信心,並確定該公司作為AR/VR主導技術創新者的地位,有利於驅動股價。
而在AI技術方面,蘋果尚未具體宣布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而是專注於機器學習以提高其自動完成功能的準確性。此前有報道稱,蘋果正努力將AI技術整合到未來產品中,庫克在上一份財報時承認正“投入大量資金”投資生成式AI,但拒絕透露細節,只是說“會負責任研發” 。
庫克也表示,蘋果將在今年就人工智慧功能進行宣布,證實了先前彭博社的通報。隨著蘋果的科技同業目前正在大舉投資人工智慧,投資人一直在熱切期待該公司在這一主題上的最新消息。
蘋果大中華區營收降幅惹關注
蘋果最新財報公佈後,該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逾3%,其中主因即為蘋果大中華區營收降幅引發了市場擔憂。據了解,貢獻了蘋果20%年營收的大中華區營收在第一財季營收208.2億美元,為2020年初以來最差的12月份季度表現,較上年同期的239億美元同比下降12.9%,並遜於市場預期的235億美元,上一季曾較去年同期下滑2.5%。
相較之下,蘋果最大市場美洲地區的當季收入504.3億美元,年增2.3%,季增近26%或增加超100億美元;第二大市場歐洲的收入為30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 %、季增35%;日本營收77.7億美元,年增15%、季增41%;其他亞太地區營收101.6億美元,年增6.6%、季增超60%。

由於大中華區是僅次於北美和歐洲的蘋果第三大銷售市場,作為銷售遠超其他硬體產品的核心業務,因此iPhone在大中華區的銷售趨勢將格外引人關注。
對此,蘋果的財務長表示,雖然對目前在中國的業績不滿意,但長期來看,公司仍看好中國市場,認為這裡有巨大的機會。
然而,分析師郭明錤的最新研究報告對iPhone的未來銷售表現持悲觀態度。他預測,由於結構性挑戰,iPhone今年的出貨量可能比去年同期下降最多15%,且可能會落後於引入AI技術的可折疊手機。在中國,iPhone的每週出貨量已經年減30%到40%。
由於對大中華區iPhone銷量的擔憂,包括巴克萊、Piper Sandler和Redburn Atlantic在內的多家主流投資銀行在年初對蘋果的股票評級進行了下調。其中,巴克萊擔心蘋果硬體銷售疲軟,Piper Sandler擔心圍繞蘋果智慧手錶的專利爭議以及反壟斷訴訟等監管阻力,他們均指出了蘋果在iPhone和服務領域的潛在弱點。
瑞銀則稱,中國的iPhone庫存增加了200萬至300萬部,有助於蘋果公司12月份季度收入超預期,但這將銷售風險轉移到了3月份所在季度,庫存量可能比需求量高出15%至20%。
在看漲的陣營中,美國銀行在兩週前上調了蘋果評級和目標價,表示Vision Pro頭顯設備令公司擁有前景光明的人工智慧產品路線圖,將是未來成長的催化劑,服務領域前景也得以改善。
摩根士丹利也認為其基本面正在復蘇,2024年可能帶來巨大提升,因為這將是“蘋果邊緣人工智能(Edge AI)機會可能實現的一年”,“由LLM大語言模型支持的Siri 2.0和更廣泛生成式AI支援的作業系統,有可能促進iPhone的換機升級週期。”
蘋果面臨重大挑戰:監管壓力、專利糾紛與中國市場不確定性
蘋果正面臨庫克十多年前成為執行長以來最動盪的時期,其中包括有史以來最大的監管壓力,新的歐盟法律迫使其改變App Store政策等。同時,該公司與醫療設備製造商Masimo的專利糾紛,令其多次停售使用血氧感測器的智慧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9和Apple Watch Ultra 2,可能會影響蘋果利潤和占總營收超過10%的可穿戴設備收入。
儘管蘋果在上一季實現了銷售成長,但它的許多主要市場成長也逐漸放緩。因為市場上已經有許多現有的用戶,市場潛力趨於飽和。不過,Vision Pro可能開啟了一個新機會,但該產品的首個版本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可能太昂貴和笨重。
最後,在公佈財報之前,中國市場是蘋果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雖然蘋果在去年在中國區域贏得了市場份額,但銷售額仍在持續下滑。此外,中國也是蘋果公司主要的製造中心,這增加了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