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意外的核武試驗污染源影響德國生活著一批含放射性的野豬
奧地利和德國森林中自由狩獵的野豬身上的放射性水平使它們的肉不適合食用。人們曾一度認為這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造成的,但新的研究卻指出了另一個更黑暗的污染源。據世界核協會稱,1986 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向環境中不受控制地釋放放射性物質的民用事故”。放射性物質在空氣中噴射了10 天,進入了生態系統和食物鏈。事故中的兩種主要污染物是放射性核素銫-135 和銫-137。
儘管4200 平方公里(1621 平方英里)人類禁區內的野生動物最終恢復了健康,但銫對動物的持續放射性污染仍在繼續,儘管許多動物的污染已經減輕。
德國和奧地利的野豬卻並非如此。在所謂的”野豬悖論”中,野豬體內的放射性水平仍然很高,超過了人類食用的規定限值。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德國萊布尼茨大學和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德國南部的獵人合作,採集野豬肉。
在用伽馬射線探測器和質譜儀檢測野豬肉後,他們確定了兩種形式的銫的具體比例。這些比率顯示,雖然部分污染確實來自切爾諾貝利,但另一個重要的放射性來源是20 世紀60 年代進行的全球核武器試驗。這些試驗釋放的銫進入了野豬的食物來源,包括長在地下的松露,這就是為什麼野豬的總體放射性水平仍未恢復到安全水平。
研究顯示,88% 的檢測樣本仍然放射性過強,不能食用,在某些情況下,僅武器試驗造成的污染就足以使肉變得不安全。總的來說,研究人員發現,10%到68% 的污染來自武器試驗,而不是切爾諾貝利事故。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數十年前的核武器試驗是豬體內銫污染的一個未被充分報告的來源,多種來源的放射性物質混合在一起比單獨一種來源更持久、更危險。
研究人員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銫一旦被釋放,就會在環境中存留幾代人,並立即影響食品安全,而且正如我們的研究所示,會影響幾十年。”
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雜誌的論文中寫道:”任何額外的釋放都會造成進一步的積累,並與舊的來源混合,因此有必要了解銫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基本機制。例如,土壤性質對不同銫源混合的影響尚未得到充分了解。因此,要更好地了解銫的來源、存量、環境歸宿和生態風險,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