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基於腦成像的新型抑郁生物標誌物
重度抑鬱障礙(MDD)不僅是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之一,影響著超過8% 的美國人口,而且在個體間的表現也多種多樣。儘管最近的研究在了解各種抑鬱症亞型的神經學基礎方面取得了進展,從而為改進治療方法鋪平了道路,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探索。現在,愛思唯爾在《生物精神病學》(Biological Psychiatr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利用腦成像技術確定了多發性抑鬱症的多種亞型。 《生物精神病學》編輯、醫學博士約翰-克里斯特爾(John Krystal)在談到這項工作時說:”我們早就知道,像重度抑鬱症這樣的疾病具有高度異質性。這項對大量抑鬱症患者樣本進行的研究提供了線索,可以根據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測試對抑鬱症進行亞型分類,這種測試可以測量大腦各區域的協調程度,也稱為’功能連接'” 。研究人員使用了在多個臨床地點收集到的靜息態fMRI,這些患者來自1000 多名MDD 患者和1000 多名健康對照組(HC)。該研究使用了所謂的常模,即使用來自大量參考人群的數據來量化個體偏差,這與兒科醫生使用的生長圖表非常相似。研究人員檢查了大腦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並繪製了MDD 患者在整個生命週期中與常模預測相比的個體功能偏差圖。大腦成像圖和兩種抑鬱症亞型在大腦各區域的功能偏差圖 資深作者、北京師範大學的夏明瑞(音譯)博士說:”通過這種方法,我們發現了兩種可重複的神經生理學亞型,它們表現出不同的偏離模式、抑鬱項目得分和縱向治療可預測性。”一種亞型患者在默認模式網絡、邊緣和皮層下區域表現出嚴重的正偏離–表明大腦連通性增強,而在感覺運動和注意力區域則表現出負偏離。第二種亞型患者的偏離模式較輕且相反,凸顯了抑鬱症在神經生理學層面的異質性。作者推測,活動的改變可能與多發性抑鬱症患者的反芻傾向有關。這項工作尤其令人興奮,因為它推動了抑鬱症生物標誌物或生物標記物的尋找,而目前抑鬱症的診斷、治療和預後都依賴於患者報告的臨床症狀。生物標誌物可以為改善多發性抑鬱症治療的所有這些方面提供一種方法。夏博士接著說:”這些發現從連接組學的角度揭示了抑鬱症患者復雜的臨床異質性背後的多種神經生物學機制。這項研究意義深遠,為開發基於成像的候選生物標誌物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這些生物標誌物有望指導未來針對每位患者特定神經生理亞型的精確診斷和治療策略。通過接受神經生理亞型的概念,我們有可能徹底改變心理健康領域,使臨床醫生能夠根據個人獨特的連接組特徵進行個性化治療。這種方法為精準醫學開闢了新途徑,有望改善抑鬱症的治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