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的人們集體上岸、大廠也紛紛回春:矽谷已經熬過了寒冬?
正值8月的灣區,經常一出門就要迎接熱浪。和天氣一起變得火熱的,還有灣區招聘重新回暖的討論。熬過了此前大批裁員時凍到谷底的招聘凍結,也熬過了“千軍萬馬爭一個Offer”的激烈競爭,灣區打工人們緊繃的神經終於開始放鬆一點:科技股集體回暖,大規模裁員告一段落,各個大廠的招聘官開始活躍,各個科技公司們又陸續放崗了。
無論是灣區人主流社交活動——週末聚餐喝奶茶時的閒聊,還是在各大北美打工人精神家園的論壇上,也都傳出一個積極的訊息:找工作這事兒,好像真有點回暖了?
裁員潮裡游了一圈,又上岸了
之前沒有躲過裁員潮、慘遭被“雷”(灣區人對Lay Off裁員的戲稱)的朋友,很多都已默默上岸。美國專業職場匿名社區Blind上更是有爆料說自己拿著豐厚的遣散費的同事,從國內、日本、夏威夷等度假勝地“調整心情”回來,又被公司請了回去,相當於帶薪休了個長假。
程序員社區“一畝三分地”上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最近開始收到大廠HR們的聯絡,面試逐漸多起來了。
圖源:一畝三分地
好消息如同一劑強心針,迅速引來紛紛跟帖:沒錯,我也收到了,Meta的HR現在也挺活躍! 而且貌似已經在招回曾經被裁的員工了。
圖源:一畝三分地
更有人舉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又開始收到亞麻那不知所云、連環騷擾的郵件,那些連你做啥都搞不清楚的亞馬遜獵頭,又開始熱情四溢地要約你聊一聊。
Blind上求網友比較Offer的“凡爾賽”帖子也多了起來。
圖源:Blind
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但也有人出來反對:哪有這麼樂觀,公司為了不影響股價,大規模裁員是沒了,小型裁員可時不時還會悄咪咪來一波;應屆生還是一樣艱難,投了大半年簡歷石沉大海,即便實習拿到return offer,等候名單上還有幾百號人。回暖是認真的嗎,怎麼還沒暖到我這兒?
僧多粥少,等待更強天選面試人
這也不是錯覺,雖然市場已經回暖,但是此前裁員釋放的大量人才,也正在面臨越來越高的門檻,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多方收集數據和進行訪談後,矽星人也發現了這現在就業市場三大趨勢:
01. Mid-Senior回暖,Entry level 依舊難產
打開著名招聘網站Indeed,在求職崗位輸入“Software Engineer”,條件設定為“過去14天裡、以聖何塞為中心的50英里範圍內”,可看到共發布包含Full-time,Contract等在內1343個職位。其中Mid和Senior level佔了65%,Entry level只有242個。
而繼續點選“Entry level”後卻發現,除了少數比較“實在”的公司,多數企業主要求的“入門級”工作經驗至少3年起跳,讓人禁不住發出靈魂拷問:這真的是在招Entry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哪裡?
LinkedIn上的情況大同小異,同樣條件下限定“Entry”後崗位量縮水到1/10,甚至還混進了某些奇怪的東西:
圖源:LinkedIn
Blind上也有很多網友表示,不僅是工程師,數據、產品、設計等崗位也一樣,機會明顯變多了,但門檻也相應抬高了。難怪坊間傳言求職者們紛紛開啟內捲模式:十幾年經驗的降維申請Senior,8年經驗的轉向Mid,而一堆4、5年經驗的則開始盯著Entry摩拳擦掌…
由於許多公司在疫情期間招收了大量應屆生,而高校每年仍會源源不斷向市場輸送一批又一批的新鮮血液,導致Entry level職位鮮有空缺,即使有也很快被填滿。同時,此刻的公司更注重投入產出比,急需用高生產力彌補之前的業績下滑。而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雇主的用人策略。
02. 坑多了,但還沒那麼多
雖然經驗要求升高,但不少求職者表示,近期收到的HR招聘邀請確實比以往頻繁了。各職業論壇內推板塊的帖子也逐漸活躍起來,呈現一副求賢若渴的火熱態勢。
據矽星人不完全統計,TikTok、Intel、NVIDIA、Microsoft、Apple、Zillow、Doordash等一眾公司都已開放長期內推職位,並承諾投完會很快會得到反饋。更令人欣慰地是,包含Tiktok、Tesla、Strip在內的越來越多公司已經重啟Intern項目和NG秋招了。
圖源:一畝三分地
有同學親測近兩月來面試越排越多,但好像,拿到offer還是不容易。“onsite自我感覺良好還是掛了”,“樓主過去兩年時不時面試一下,同樣的表現之前穩過的現在就會掛掉”,“是的,面完以為穩過然後掛了,好幾次了,掛麻了。” ——這樣感嘆的同病相憐小伙伴屬實很多。
究其原因,大概還是由於“僧多粥少”。雖然市場正在逐步復甦,但大廠招聘尚未回到以往的繁榮水平。怪只怪大家太優秀,強者如林時,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就提升了。雇主們拿起放大鏡,只等著把技能點最強的武林高手納入麾下。
圖源:一畝三分地
03. 小廠和Startup空間變大
儘管科技大廠職位有限、門檻提高,但好在“條條大路通矽谷”,我們同時欣喜地看到許多小廠和Startup們向求職者敞開大門,遞上橄欖枝。行業方向也十分廣泛:自動駕駛、機器學習、生物醫療、金融科技、新能源等等。
特別是近一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崛起,催生了許多AI創業公司和新型崗位湧入市場。一些暫未進入大廠的同學,也會考慮先去startup打磨自己。沒準兒就鍛煉成一個即寫得了代碼,又談得了業務的六邊形戰士,或者更幸運,趕上一個AI獨角獸呢。
全美增長緩慢,科技行業領銜灣區就業市場
看來這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下結論的事情。畢竟每個人的工作經驗、應聘崗位、投遞數量和待遇期許都各不相同——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來看看數據。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從全美範圍來看,7月份非農就業總數增加了187,000個, 略低於Dow Jones預測的20萬個。其中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部門的就業人數繼續上升,增加24,000個。總體失業率維持在3.5%,與前幾月相比幾乎沒有變化。而亞裔失業率則從今年2月的3.4%降至2.3%,也是在所有勞動群體中佔比最低的。
圖源:CNBC
具體到舊金山灣區,根據《聖何塞信使報》援引加州就業發展局信息:舊金山灣區7月份新增3,900個就業崗位,遠低於4、 5月份超12,000個的強勁增長。不過即使總體就業增長放緩,科技行業仍在7月份推動了本地就業市場的大部分改善。據Beacon Economics評估,隨著裁員數量大幅減少,7月高科技公司在南灣新增了1,000個工作崗位,在東灣新增了700個工作崗位,在舊金山-聖馬特奧地區新增了100個工作崗位。
圖源:The Mercuty News
不難看出,雖然全美就業大環境尚未走出窪地,但亞裔群體在灣區就業市場的確取得一定進展,呈現積極趨勢。而南灣、東灣的科技招聘之所以遠遠火熱過北灣,則被認為是由於這兩區大型科技公司更為集中,對人才的需求更大。而北灣經濟結構以金融和專業服務為主,也與如今舊金山的蕭條狀態有關。
回首至暗時刻,告別職場寒冬
回望2022年,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地緣衝突、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速下滑。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企業降本增效目標影響,在Meta 11月宣布解僱1.1萬人打響頭砲後,矽谷科技天團也接連加入大規模裁員潮,並在2023年1月達到高峰。一時間哀鴻遍野,到處人心惶惶。
微軟裁員1萬人,以應對收入增長放緩;Amazon共裁員2.7萬,以市場、人力和商店部門員工為主;Google裁員1.2萬人以緩解疫情期間的過度招聘;馬斯克在收購Twitter後裁掉比例將近75%,目前員工僅剩不到2000人,希望打造更“硬核”工作結構;Salesforce今年1月裁員8000人,並稱是由於宏觀經濟挑戰而做出“如此艱難的決定”… …
根據layoffs.fyi追踪近3000家科技公司數據顯示,2022年互聯網及科技企業裁員總數達到231450人,而這一數字在今年第一季度就被反超。
圖源:layoff.fyi
如此巨大的數字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個在職場翻滾打拼的鮮活打工人和他們百般滋味的故事:有的初出校園,有的攜家帶口,為了生存的柴米油鹽,也為了心底深處不想做鹹魚的最初的夢想。
這兩天,有網友在論壇裡發帖問:“這一波裁員潮後,大家都在做什麼?”
有人說拿完分手包接著sign on無縫銜接;有人作為留下來的幸運兒“繼續苟著,照樣划水領工資”,但裁員後的公司更捲了;有的還在改簡歷投內推,有的已經在為下一波裁員做準備。點贊最多的還是一位老哥的終極回复:不管時代造我還是我造時代,裁不裁的,乾就完了!
圖源:一畝三分地
所以2023年灣區的夏天,求職市場到底回暖了嗎?
也許是從零下200度到了0度,暖了,但還沒暖透。
不論如何,還是想和去年冬天淒冷肅殺的職場寒冬說聲再見,希望再也別見了。畢竟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一切都需要變好。或許,春天就在來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