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為什麼比一般的糖塊甜得多呢?秘密在這裡
春節期間的街頭,人多熱鬧的地方,常常看到有賣棉花糖的攤子。那賣糖的人往機器裡放一小勺白糖,機器嘩嘩地一轉,用一根小竹棍往機器裡面一撈,就是一大團白花花的棉花糖,圍觀的孩子看得目瞪口呆。家長就給孩子買上一團,孩子高高興興地看著自己手裡那麼大一個寶貝,舔一口,感到特別甜蜜。
棉花糖
棉花糖確實甜,與一般的糖塊相比,棉花糖要甜得多。不但比一般的糖塊甜,就是和放進機器裡的白砂糖相比,棉花糖也更甜。
這是什麼原因?難道那做棉花糖的機器裡面還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溶解越快就越甜
決定一種糖的“甜度”,最主要的當然是它的成分。一般的奶糖、水果糖等糖塊,最主要的成分是蔗糖和麥芽糖,其中蔗糖比麥芽糖甜得多。棉花糖的成分就是蔗糖,從成分上就可以知道,棉花糖應當比一般的糖塊甜。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感覺棉花糖比白砂糖更甜呢?
我們先看一下棉花糖是怎麼做出來的。
據說,棉花糖是兩個美國人在19 世紀末發明的。其原理很簡單,就是熔融的蔗糖在機器里高速旋轉,由於離心作用,被離心力從小孔中“擠壓”出來,迅速冷卻,就成了棉花狀的蔗糖纖維。形成棉花糖的蔗糖纖維很細,那一團“棉花”是很蓬鬆的,看上去很大的一團,實際上沒有多少蔗糖。
我不知道讀者有沒有品嚐過綿白糖、白砂糖或冰糖。分別往嘴裡放一點綿白糖、白砂糖或冰糖,你會發現綿白糖比白砂糖甜,比冰糖更甜。
眾所周知,綿白糖、白砂糖和冰糖都是比較純的蔗糖,在成分上基本沒有大的差別,只是結晶大小的不同。
我們之所以能夠感覺到甜味,是舌頭上的味蕾遇到了糖的分子。如果遇到的蔗糖分子太少,我們的感覺就不很甜。而蔗糖的分子要遇到我們的味蕾,首先必須溶解在水里,好在我們的舌頭上都會有豐富的唾液,如果唾液太少,我們將不容易品出什麼味道。
綿白糖的顆粒很小,白砂糖的顆粒就較大,冰糖顆粒更大,因此,綿白糖放到舌頭上,能夠較快溶解,唾液中的蔗糖分子一下子就很多了,味蕾遇到的蔗糖分子多,就會感到很甜。
白砂糖就差一些了,所以口感往往不如綿白糖。而冰糖溶解得更慢。有人說,時間長一些,不就溶解多了?
唾液這東西很有意思,它自然會不斷分泌出新的唾液,總會來稀釋,多了就往下嚥。所以,同樣是蔗糖,溶解得快的,自然就感到更甜一些。
棉花糖的成分也是蔗糖,而且比綿白糖更容易溶解在口水里,你吃一口棉花糖,幾乎立刻就化了。
所以,在感覺上,它會比綿白糖和白砂糖更甜。
製作棉花糖
比表面積的“魔術”
現在我們知道了,棉花糖特別甜與它能夠很快溶解在唾液中有關。而之所以溶解得很快,是與它的纖維很細、比表面積很大有關。
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物料越細小,其比表面積就越大。這是容易理解的,同樣的一塊固體,把它中間切一刀,總質量沒有變,但是多了兩個面,表面積顯然增大了。切的刀數越多,增加的面數就越多。
溶解是發生在固體表面的化學-物理過程,是液體分子與固體表面分子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固體表面積越大,其表面分子與液體分子發生作用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同樣種類的固體,越是細碎,越容易溶解。
溶解過程是這樣,其他發生在固體、液體之間和固體、氣體之間的化學反應也是如此。
例如,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如果在嘴裡咀嚼得更碎一點,在胃腸中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就會更大一點,就更容易被消化。所以,細嚼慢嚥有利於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
當然,如果我們的食物本身就是特別細小的,例如我們吃的饅頭、麵包,本身就是麵粉做的,經過發酵的這些食物非常鬆軟,在液體裡面一泡,再經過胃壁的揉搓,就完全粉碎了,形成食糜,非常容易被消化。
澱粉到了小腸就迅速水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就迅速升高。
如果這個人的內分泌系統本來就有問題,比如有糖尿病,血糖的快速升高就可能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吃饅頭、麵包、米粥等食物時就應當小心一點。
如果把這些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與一些不容易很快消化的、纖維多的食物混雜著吃,可能會好一點,不至於血糖升高過快。
同樣是麵粉製品,那些“死面”也就是未經發酵的食品,如死麵餅、較粗的麵條(刀削麵、揪面、“貓耳朵”、餄餎、撥魚兒等),以及餃子、鍋貼等,由於麵粉未經發酵,麵粉團不容易一下子散開,其比表面積比饅頭等發麵食品小得多,消化吸收也就比較慢,對於身體的升糖作用也就沒有那麼快。
糯米粉製品不容易消化,其原因也在於此。並非糯米所含澱粉本身不容易水解,而是糯米粉糰不容易形成食糜,其比表面積很小所致。
製作棉花糖
生活中的這些常識也要懂
一些化學反應,如果表面積太小,就不容易進行,表面積增大,就容易進行了。有些年齡較大的老人在家裡用過煤爐,點煤爐時,我們先要把木柴點著,用木柴燒煤,才能夠讓煤燃燒。
但是,用火柴不容易點著較粗的木柴,如果有木匠刨下來的刨花,就很容易點著。刨花與木頭相比,比表面積大得多,燃燒反應容易進行。
有些金屬,比如鐵的氧化反應,平時進行得很慢,一根鐵釘要很久才會生鏽。但是,如果把鐵做成還原鐵粉,這種鐵粉不但細小,而且表面粗糙、多孔,就很容易氧化了。
特別是在有一定量水汽存在的情況下,氧化發出的熱量,足以使鐵粉溫度升高。我們使用的“暖寶寶”、自熱食品的加熱包等,大多利用了這種鐵粉。
如果細小的固體粉末本身是可以氧化的,那麼,這種粉末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空氣足夠多的情況下(例如在空氣中形成粉塵),遇火就容易爆炸。
例如,2014 年,江蘇崑山一家金屬製品廠的拋光車間發生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當天就造成了75 人死亡、185 人受傷。
又如,2015 年6 月,台灣新北市一家水上樂園舉辦彩虹派對,因空間內玉米粉塵濃度過高,遇火花發生粉塵爆炸事故,當日便有500 多人受傷送醫。
鋁製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多,一般情況下不會著火,玉米粒通常情況下也不容易起火燃燒,但是在表面積增大的情況下,卻都成瞭如炸藥一般的危險品。
物體的很多性質都與它的表面有關,與表面的形狀、粗糙程度、表面積的大小有關,了解一點這方面的知識,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