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太陽”納米火花”可能是太陽風的來源
太空中可能沒有空氣,但有風–太陽風由太陽拋出的帶電粒子組成。這一現象背後的確切機制仍然模糊不清,但現在歐空局的太陽軌道器航天器已經觀測到了以前未知的太陽表面向太空噴射等離子體的”微小”耀斑。
幾十年來,太陽風一直與被稱為日冕洞的結構有關,日冕洞是太陽表面出現的黑點,它的磁場向太陽系延伸。等離子體會沿著這些開放的磁場線流向太陽系,形成太陽風。但是,這些等離子體究竟是如何啟動的呢?
現在,天文學家可能已經觀測到了這個問題的新答案。在過去的幾年裡,太陽軌道器一直在密切觀察我們的本地恆星,其中包括近距離觀測日冕洞,以前所未有的高清晰度和極紫外光波長進行觀測。
在此過程中,軌道器發現了許多從日冕噴射出的微小等離子體噴流。當然,這裡的”微小”是相對而言的–每個噴流都有幾百公里長,速度約為每秒100 公里(62 英里),持續時間為20 到100 秒。但與其他太陽耀斑相比,它們的能量非常低,發射出的能量僅為之前已知最小耀斑的千分之一。儘管如此,它們的數量可能佔太陽風的很大比例。
太陽軌道器拍攝到的太陽上微小噴流的拼貼圖像,新的觀測結果表明這些噴流可能是太陽風的重要來源圖/ESA & NASA/Solar Orbiter/EUI Team/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CC BY-SA 3.0 IGO
太陽軌道器觀測活動的首席研究員安德烈-朱可夫(Andrei Zhukov)說:”結果之一是,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流實際上並不均勻,噴流的無處不在表明,來自日冕洞的太陽風可能起源於一種高度間歇性的外流。”
更多的觀測將加深我們對這些微小噴流以及太陽風性質的了解。這反過來又能為未來的宇航員和航天器提供更好的空間天氣預報。值得慶幸的是,太陽軌道器將在未來幾年獲得更好的視角,因為它的軌道改變後,可以更直接地觀察日冕洞所在的太陽南極。
歐空局太陽軌道器項目科學家丹尼爾-穆勒(Daniel Müller)說:”在看到這些微小噴流的邊緣時,要測量它們的某些特性比較困難,但幾年後,我們將從一個不同於其他望遠鏡或天文台的角度看到它們,這樣應該會有很大幫助。”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