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食甲烷細菌菌株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與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吸收熱量的效率要高得多。過去幾年來,大氣中的甲烷含量不斷上升,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案。甲烷在大氣層中最初20 年的吸熱率是二氧化碳的85 倍以上,目前已被認為是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細菌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吸收農業和其他人為活動排放的部分甲烷。
這項研究的作者重點研究了所謂的嗜甲烷細菌,這是一類天然存在的細菌,它們通過”吃”從空氣中吸收的甲烷來促進細胞活動。部分被吸收的甲烷隨後會轉化為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對全球變暖的影響較小,甚至可以在溫室中循環利用來種植食物。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別有效的甲烷營養體–埋藏甲烷的甲烷微生物(Methylotuvimicrobium buryatense 5GB1C),它可以在甲烷濃度較低(從200ppm 到1000ppm 不等)的情況下生長,並表現出較高的甲烷消耗率。研究稱,5GB1C 因此可能成為排放地點甲烷去除技術的”有希望的候選者”。
研究人員指出,大氣中甲烷濃度的迅速增加為開發和部署甲烷減排技術帶來了”極大的緊迫性”。像5GB1C 這樣的甲烷營養體可以在牛群和其他甲烷排放率較高的地方使用,提供一種在排放物進入大氣之前對其進行處理的方法。
目前的解決方案大多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基礎,要想顯著減少全球變暖,可能需要與甲烷營養體等其他減排策略共同發揮作用。首席研究員瑪麗-E-利德斯特倫(Mary E Lidstrom)說,在發現5GB1C 的甲烷吞噬特性後,現在有一個更大的實施障礙,基本上是技術性的。
據研究人員估計,創造一種適當的大規模甲烷吞噬解決方案需要數千個高功能反應器。甚至在尋求投資資金和公眾對該技術的認可之前,甲烷處理量必須首先提高20 倍。利德斯特倫說,證明新技術可行性的首批試驗場可在三四年內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