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泰國攪動亞洲芯片業競爭
“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達到1萬億美元,比2021年的6000億美元增長約70%。”《日本經濟新聞》22日援引麥肯錫報告數據稱,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需求增加,泰國、印度正式加入半導體製造投資競賽。印度正在深化與美國、日本的合作夥伴關係。泰國政府則通過擴大企業稅收減免範圍,讓芯片企業從中受益。
此外,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也在發展半導體製造產業。畢馬威諮詢總監橫山大輔日前表示,在吸引半導體企業的競爭中,“亞洲正在經歷一場混戰”。
在美國推出遏制中國芯片發展計劃之際,印度一直在尋找機會,從重組供應鏈中獲益。2021年,印度政府批准了一項7600億盧比(約合670億元人民幣)的計劃,以支持國內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
今年7月底,印度總理莫迪在2023年印度年度半導體論壇上表示,歡迎全球芯片企業到印度落戶,並為全球芯片行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在半導體製造方面,印度擁有眾多優秀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在軟件開發、IT服務和電子設計方面,也有一定經驗。此外,印度龐大的消費市場成為吸引芯片巨頭的最大原因之一,但印度芯片行業目前還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缺乏高端芯片的消費市場優勢。
儘管莫迪努力“推銷”印度作為半導體基地的“可靠地位”,但印度芯片發展的劣勢也非常明顯,其糟糕的電力等基礎設施讓芯片跨國企業感到擔憂。此外,印度芯片的補貼進程十分緩慢,而且經常被擱置。7月份,富士康宣布退出與印度金屬石油集團韋丹塔的195億美元半導體合資計劃。此外,至少還有兩家公司的計劃已陷入停滯。
從技術角度看,印度芯片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目前印度沒有一家芯片製造公司,其核心技術和專利主要依賴外部,缺乏完整的生態系統支持。芯片製造需要龐大的生態系統支持,包括原材料供應、生產設備、測試設備、設計工具和製造流程等,這些方面印度目前都很薄弱。
作為東南亞主要的區域汽車製造中心,泰國享有一定的半導體產業鏈協同優勢。由於日系車企主導泰國汽車市場,其配套的上游半導體企業也以日韓半導體企業為主。索尼、三星、村田、東芝、京瓷等都在泰國建立了晶圓製造工廠。此外,恩智浦、西部數據、微芯科技也在泰國設有廠房。
當下,泰國電動汽車產業迎來飛速發展,對半導體需求巨大。一輛智能化水平較高的純電動汽車需要800—1000個芯片,需求量是傳統油車的2—3倍。泰國政府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大型芯片製造商到泰國投資。為此,泰國政府擴大了相關企業稅收減免範圍。進入泰國的供應鏈上游公司現在可免繳企業稅長達13年,而以前的減免期限只有8年。
泰國媒體bangkokbiznews報導稱,印度具有地緣政治環境、國內政策支持、人才資源豐富等優勢,但在例如水、電等基礎設施供應上存在不穩定的問題。
不管是印度還是泰國,它們發展芯片產業都面臨著來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競爭。《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在芯片製造方面,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遠遠走在前面。尤其是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自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發展,包括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和法國半導體材料商Soitec在內的國際公司都陸續宣布將在新加坡擴大產能。
此外,馬來西亞也先後吸引了來自德國英飛凌技術公司以及英特爾等的巨額投資。隨著半導體巨頭的湧入,馬來西亞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也越來越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