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首個著陸月球南極地區的國家預算低於一部好萊塢電影
在經歷了2019年的失敗後,印度終於實現了探測器登月。當印度“維克拉姆”著陸器在月球南極著陸的一瞬間,不僅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科學家從座位上跳起,歡呼雀躍,就連在線觀看著陸過程的印度總理莫迪,也揮舞起印度國旗,加入到全民狂歡之中。
直播畫面顯示,“月船3號”攜帶的著陸器“維克拉姆”印度時間8月23日18時零4分在月球實現軟著陸。印度不僅成為第四個實現探測器登月的國家,更成為了第一個在月球南極地區著陸的國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專家、《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期以來,印度政府動用大量資金和技術來支持發展航天產業,作為大國的標誌性產業來發展,取得如今的成就並不是一蹴而就,或者“碰運氣”僥倖得來的。
他進一步表示,印度在發展航天產業時,突出發展運載火箭技術,衛星發射和應用技術,以及地外天體探測能力,並沒有積極地去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這讓印度在發展航天產業時顯得比較低調。
印度登月
印度的“月船3號”於7月14日發射升空。受制於多種因素,“月船3號”沒有直接奔赴月球,而是先繞著地球五次變軌抬升軌道,進入月球軌道後再五次變軌降低軌道,逐漸達到實現月球軟著陸的標準。
印度選擇在地表環境複雜的月球南極地區著陸,使之成為歷史上首個在月球南極著陸的探測器,具有歷史性意義。就在幾天前的19日,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本計劃領先一步在月球南極著陸,但探測器最終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後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
雖然俄羅斯被迫提前退出了與印度的競賽,但在印度實現軟著陸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仍向莫迪表示了祝賀,並稱這“這是太空探索領域內的一大進步,同時也證明印度在科學技術領域內,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進步”。
王亞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和俄羅斯登月的策略有所不同,印度登月採取的策略是小節奏多次變軌,而俄羅斯採用的是快節奏變軌,兩者在技術水平上並無高低,而是實現任務的方式不同。
他進一步分析道,能夠實現成功登月,考驗的是一國的航天自動化設計能力,印度航天探測器的可靠性如今經過了考驗,同時探測器有著較高的國產化水平,說明印度在航天產業上確實有所突破。
“月船3號”將在月球上工作兩週左右,對月球表面的土壤和岩石進行分析,並尋找月球南極是否存在“水冰”。研究表明,月球南極表面的冰層,有可能為未來人類登月提供飲用水等多種方面的補給。
超級省錢
“月船3號”計劃還十分省錢,總花費為61.5億印度盧比(約合5.43億元人民幣)。這一成本不僅低於時下熱門的好萊塢電影《芭比》或《奧本海默》,而且相比航天題材《星際穿越》1.65億美元(12.01億元人民幣)的花費,只有一半不到。
“月船3號”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開發,它成立於1969年,主要任務是設計和發射地球軌道衛星,協助開展氣象預測、空間通信等功能。
2008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功發射首個繞月探測器“月船1號”,但原計劃運行兩年的“月船1號”在2009年8月失聯。2019年7月,其發射了“月船2號”探測器,當年9月著陸器嘗試在月球表面軟著陸時失聯,有關方面於11月承認著陸器已墜毀。
正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出席金磚國家峰會的莫迪,在觀看著陸過程後表示,希望藉此次登月的成功,帶動私人投資,激發他們對航天事業的熱情。
王亞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有著遠大的航天目標,下一步也會關注載人航天技術。在硬件方面,印度需要發展適合載人航天的火箭,研製合適的載人飛船,同時在軟件方面,也有諸多領域需要著手進行,包括航天員的選拔,航天食品和工具的開發等等。
此外按照日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智能月球探測器將在8月26日走上探月旅程,將測試精確著陸技術,這將是日本首次月球表面探測任務。此前,日本私營太空探索公司iSpace的月球著陸嘗試,在4月以失敗告終,搭載的阿聯酋月球車也一同墜毀。